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菖蒲狭长的叶片也含有挥发性芳香油,能提神通窍、健骨消滞、杀虫灭菌。
另外戴朱索、饮黄酒也被认为能驱邪恶、避不祥。
唐人殷尧藩在《端午》一诗中对这些风俗作了描绘:“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鬓丝日日添头白,榴锦年年照眼明。
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
汉末魏晋时,端午节已经有纪念伍子胥、曹娥和屈原等诸种说法,民间以纪念屈原的传说最为流传。
爱国诗人屈原受群小排挤谗害,得不到楚王的重用,并被流放出朝廷,他忧国忧民,万念俱灰,纵身跳进汨罗江。
楚国人民异常哀痛,纷纷涌到江边凭吊屈原。
渔夫们划起船只,来回打捞他的真身。
人们打捞不到爱国诗人的遗体,就将粽子、鸡蛋投进江里;一位老医师将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想晕昏蛟龙水兽,使尸体免遭伤害。
以后每年五月初五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完全遮蔽了端午避邪祭祀的本来面目。
三是祭祀性节日逐渐演化为游乐性节日,如上巳、社日、重阳等节都是如此。
古代用干支纪日法,以夏历三月第一个巳日为“上巳”
,意在祓除不祥,行“修禊”
之礼。
上巳节起源很早,周朝三月上巳日有在水滨进行祓禊活动的习俗,“祓”
即祓除病气,使之清洁;“禊”
,即修洁净身。
古人认为水是生命的源泉,是至洁之物,用它洗濯身体,可以祛灾禳福。
这一天老百姓聚集到江河之滨,由女巫举行消灾祛病、祓除不祥的仪式。
具体做法是女巫敬礼、作乐、呈舞,以香熏和草药浴赐福予人。
农历三月第一个巳日每年都不固定,魏晋以后将上巳节定在三月初三。
节日的性质也有很大的变化,以女巫神灵为主体逐渐转变成以人为本、以游山玩水为中心的活动,男女老少借此机会到郊外踏青,欣赏春天美好风光。
晋代上巳日已出现由古礼的祭祀转为社交和游乐的趋向。
文人墨客登览名山,怡情胜迹,临水而饮,迎风赋诗,尽情享受大自然的乐趣。
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晋穆帝永和九年(353)王羲之等士人的“兰亭修禊”
、“曲水流觞”
的风流韵事。
中国书法史上最伟大的行书作品之一《兰亭集序》的文稿就是在这次文人雅集中产生的: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
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
引以为流觞曲水。
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这次雅集所写的诗中,既有“莺语吟修竹,游鳞戏澜涛”
的山水畅情的趣味,又有“消散肆情志,酣畅豁滞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