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文学

第三 兴象高妙 中国古代艺术精神(第10页)

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正是这种超象的意趣,使得张旭在观赏了公孙大娘舞西河剑器之后,草书大进,而有豪**感激之意;而杜甫也因为想起幼时曾观赏过的“舞剑器浑脱,流漓顿挫”

的公孙氏,故在《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一诗中留下了这样的记述:“昔有佳人公孙氏,一舞剑器动四方。

观者如山色沮丧,天地为之久低昂。

霍如羿射九日落,矫如群帝骖龙翔。

来如雷霆收震怒,罢如江海凝清光”

,在诗人笔下,舞境、书境即诗境,通过诗中描写的公孙氏及其弟子的舞剑艺术,诗人“鲸鱼掣海”

、“沉郁顿挫”

的诗境仿佛就生动地呈现在读者的眼前了。

次言绘画之“品”

,这是古代艺术家通过绘画中美其名曰为“天眼”

的散点透视而期望达到的离形得似、遗貌取神的意境。

中国画虽然品类繁多,技法或异,但从审美原则来看,与西画由焦点产生光效以表现色彩的明暗深浅不同,主要是通过笔法的线条游弋与墨色的浓淡枯湿来表现,注重的是气韵生动。

顾恺之《画论》论人物画提倡“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之中”

;谢赫《古画品录》论绘事“六法”

首在“气韵生动”

;张彦远《历代名画记》论绘事妙境则谓:“阴阳陶蒸,万物错布,玄化无言,神工独运。

草木敷荣,不待丹绿之采;云雪飘扬,不待铅粉而白。

……”

这就是所谓的运墨而无色具,谓之得意,都是尚意批评之说。

近人傅抱石认为南朝宗炳《山水画序》中“夫圣人以神法道,而贤者通;山水以形媚道,而仁者乐,不亦几乎”

的说法“最科学”

,这是因为中国画的主要原则就是“意求”

、“心取”

,“做自我张本”

,这也是傅氏赞美古代文人画境界高远、张扬个性,从而认同苏轼“观士人画,如阅天下马,取其意气所到”

的说法的原因。

由于古代画家重技法而更重意境,从唐代开始区分“品”

类,如张怀瓘《画品》始分神、妙、能三品,而朱景玄复增“逸品”

,宋人邓椿在《画继》中记载道:“自昔鉴赏家分品有三:曰神、曰妙、曰能。

独唐朱景玄撰《唐贤画录》,三品之外,更增逸品。

其后黄体复《益州名画录》,乃以逸为先,而神妙能次之。”

其实,朱景玄的《唐朝名画录》,逸品选王墨等三人,指其写物画景之法,前世未有,并无高下优劣之分,所以他首列神品,神品首列吴道子,应能代表其重视的程度。

而黄休复上承朱氏而更以逸品为先,然而观其所论“逸品”

的格调“拙规矩于方圆,鄙精研于彩绘。

笔筒形具,得之自然;莫可楷模,出于意表”

,其实质也与朱氏所言神品相近,都是极度推崇那种超象入神的意境。

“画法即书法所在”

,书家论书法高妙,亦以品格断之。

纵观书史,庾肩吾始有《书品》,李嗣真继作《后书品》,二者皆取“九品中正”

之法,属品第之分;而张怀瓘的《书断》,一如其《画品》也分神、妙、能三品,朱长文《续书断》上承张氏之说,也以三品论书,至晚清包世臣的《艺舟双楫》评“国朝书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星际之真千金在种田水与火(原名服不服)你跑不过我吧恋爱要在模拟后抱上鱼尾巴后娘娘们拼命宫斗,丑王妃摆烂上位穿书后我和摄政王HE了从港综签到成为传说韩警官我在通关游戏当大佬追击半岛死亡万花筒众神世界重生从夺舍自己开始诸天之从新做人楼白的游戏王奇妙冒险丹皇武帝我是大渣男[快穿]重生成世子的心尖宠王爷在上,王妃她绝色无双农门娇俏小厨娘守寡后我重生了离婚后我成了娱乐圈大佬破产男配不想跟我分手一人之开始的道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