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文学

第六 奉神祈报 民俗日与敬时行礼(第7页)

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祭祀节日以贡献天地、祭祀神灵、祭奠祖先亡灵、祈禳灾邪、驱恶避瘟为标志,我国古代这类节日最多。

正月初一的“元日”

,迎新呈祥,兼有祭祀的内容。

“总把新桃换旧符”

就是一种辞旧迎新、避邪祈福的心理与行为。

同样,由于古代风俗重祭礼,而且是借乐舞以娱神,所以也使这类节日活动成为礼乐精神的具体表现。

源于腊祭的小年、大年都是纯粹的祭祀节日,所以也就出现了一系列的祭祀活动。

小年祭灶神,又称“灶神节”

《论语》中已经有关于祭灶的记载。

汉代祭灶神日称“小岁”

,祭祀之前,杀猪杀羊,打扫卫生。

之所以对灶神这样恭敬,是因为在人们的观念中,灶神这夜要上天向玉帝诉说主人家的罪状。

人们拿他没有办法,为了一年的平安,只好恭恭敬敬地将灶神送上天。

可见古人祭灶祈神图报的重要性。

宋代正式定灶神节为腊月廿四日,诗人范成大《祭灶》诗云:“古传腊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

作为祭祀对象的灶神,历代说法各有不同。

有认为黄帝作灶,死为灶神;有认为炎帝作火官,死为灶神;有认为是颛顼之子祝融。

还有的将灶神看作原来是有名有姓的凡人,如名禅字子郭,或姓苏名吉利。

或以为是一位“老妪”

,或以为是一位身着赤衣的美女;近代又有灶王爷张奎之说等。

历代对灶神的敬礼与重视,实际上与农业经济的产食文化相关。

而祭灶有一个特点,即重礼神而不重娱神,因此祭祀的规模极小。

民俗节日随着历史的演进,内涵也发生变化。

祭祀节日内涵的演变基本可以划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一是由民俗祭祀向宗教祭祀的演变,如中元节、腊八节比较典型。

中元节是农历七月十五以祭祀历代宗亲和已故父母为主旨的节日,俗称“鬼节”

南北朝时期,这个节日成为佛教的盂兰盆会,称“盂兰盆节”

;成为道教的中元斋会日,称“中元节”

由于佛道二教中均有这一节日,所以对它的来源有各种说法。

综合起来,大约有来自民俗祭祖、来自道教、来自佛教以及来自佛、道二教。

根据我国古代民俗节日多数源于“祭礼”

的特征以及后世中元祭祖的旧俗遗存来推测,它原来可能是一个祭祖的节日,后来派生出一些神话传说。

佛道二教对中元节有不同的认识:一者推行孝道,一者安抚孤魂。

佛教定盂兰盆节依据西晋竺法护翻译的《盂兰盆经》中目莲救母的故事。

目莲在阴间地府经历千辛万苦,见到他死去的母亲受一群饿鬼折磨,目莲就用钵盆装菜饭给她吃,却被饿鬼夺走。

目莲向佛祖求救,佛祖被目莲的孝心感动,授他《盂兰盆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锦衣玉令我从凡间来三界劳改局美食征服全星际[直播]萨尔桑娜篡位皇帝的后悔药漫威十二符咒曲线升迁:权道情谋西游化龙藏锋恰逢雨连天我伪装成了美少女的第二人格重生1997拜师九叔蚀骨痴缠病娇厂督的小宫女捡到一个神光棒三国:我杀敌就能变强重生嫡女她福运旺旺踏出生天梦魇侵袭:我变成了怪物!流放前我已经富可敌国了御前心理师超神学院武道天使之旅师兄全员皆反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