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文学

第三 兴象高妙 中国古代艺术精神(第11页)

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则又分为神、妙、能、逸、佳五品,意在妙逸天趣,属不拘泥于迹的尚意审美。

伍蠡甫在《中国画论研究》中说:“抒发意境的过程,同笔下线条的盘旋、往复、曲折、顿挫以及疏**、绵密、聚散、交错的过程是相适应的。

线条的每一运动和动向,都紧扣着刹那间心境的活动”

,这应该是中国古代艺术的共性,不仅书、画、乐、舞,即如极重对称平整的建筑艺术,同样表现了应契自然的心境。

图5-3-6明代戴进《月下泊舟图》

再谈诗文之“境”

,这是中国古代艺术尚意特征最精美的表现。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曾比喻人生的三种境界,认为“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王氏论人生取喻于词,也许因为中国古代艺术受到言志传统的影响,所以其最高境界在文人诗、文创造的因素。

中国诗歌从诗骚传统到汉魏风骨,到晋宋山水,再到盛唐气象,正是由于从“比兴”

手法到“意境”

创造的转变,才达到了冲淡高妙的境界;同样,中国散文无论是记叙、人物、山水,还是抒情、论辩、讽喻,都非常注重弘道的作用、雄浑的气势、自然的审美与言理明性的境界。

唐代日本和尚遍照金刚的《文镜秘府论·论文意》对诗、文创作有着精彩的表述,其认为“作诗之体,意是格,声是律”

、“古文格高,一句见意”

,虽就诗、文而言,境或有异,本意则同。

如秦汉之文,气势雄健,其中也含有化实为虚的意趣,所谓“合綦组以成文,列锦绣而为质,一经一纬,一宫一商,此作赋之迹也。

赋家之心,包括宇宙,总揽人物,斯乃得之于内,不可得而传也”

又如盛唐诗歌,兴象玲珑,然“一味模糊,为何妙境”

,所谓“诗言情不言理,情惬则理在其中”

再如词境,要眇宜修,不同于诗境,而“意以曲而善托,调以杳而弥深”

,则又与诗的意趣相同。

沈约认为“相如工为形似之言,二班长于情理之说”

,刘勰认为“情在词外曰隐,状溢目前曰秀”

,梅尧臣认为“合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

,三人之论都属于超越文体的抽象批评,其中内含的仍然是诗文共有的超象取神的意境。

由弘道、兴象到尚意,既是中国古代艺术的多重表述,也是中国古代文化中生意盎然的人文精神的根源呈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替身越来越可爱怎么办诸天最强女主如珠似宝我继承了古老神秘组织当我不死之后七十年代之军嫂来自古代重生八零暴发户式恋爱黑莲花皇后她权倾朝野我在足坛疯狂刷钱灶神崽崽穿成娃综对照组一世独尊山村小神农都市之仙尊归来仙界网络直播间从木叶开始的大剑豪万灵主君龙耀九天团宠之蒋家小女会仙法死亡万花筒纯阳武神我的清纯大小姐少年王穿书后,我和男主死对头he了开局被骗加入向往娘娘们拼命宫斗,丑王妃摆烂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