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文学

第四 革命样板戏(第5页)

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关于样板戏的艺术成就。

肯定者多半以戏曲行当研究者的专业眼光,从戏曲题材和艺术革新的角度,否定“三突出”

而肯定其“三打破”

(即“打破唱腔流派,打破唱腔行当,打破旧有格式”

),从而高度评价样板戏在京剧发展史的地位。

否定其成就者则往往从思想文化角度着眼,对这一方面忽略或避而不谈。

请查阅评论文献索引中的相关论文,就这种争鸣现象进行思考,你认为20世纪90年代以来样板戏在舞台上的重新回归的原因是什么?艺术与艺术的历史之间应当如何建构?

[1]傅书华:《重在深层的清理与反思——论“十七年”

文学中精神结构及质素与今天精神世界建构之关系》,载《文艺争鸣》,2006(6)。

[2]周天:《论〈创业史〉的艺术构思》,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5

[3]姚文元:《从阿Q到梁生宝——从文学作品中的人物看中国农民的历史道路》,载《上海文学》,1961(1)。

[4]严家炎:《关于梁生宝形象》,载《文学评论》,1963(3)。

[5]柳青:《提出几个问题来讨论》,载《延河》,1963(8)。

[6]李扬:《抗争宿命之路——社会主义现实主义(1942—1976)研究》,长春,时代文艺出版社,1993。

[7]郭开:《略谈对林道静的描写中的缺点——评杨沫的小说〈青春之歌〉》,载《中国青年》,1959(2)。

[8]侯金镜:《评路翎的三篇小说》,载《文艺报》,1954(12)。

[9]陈涌:《〈洼地上的“战役”

〉的反革命本质》,载《中国青年》,1955(14)。

[10]刘保昌:《在瞻望黄金世界中迷失现在——读解〈洼地上的“战役”

〉兼及17年文学的“现代性”

问题》,载《求是学刊》,2003(4)。

[11]洪子诚:《个人“本质化”

的过程》,载《诗探索》,1996(3)。

[12]周志宏、周德芬:《“战士诗人”

的创作悲剧》,载《上海文论》,1989(4)。

[13]本文载《文学评论》,1999(6)。

[14]洪子诚等:《中国当代文学概观》,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0。

[15]毕光明:《被修改的仁爱精神:杨朔散文中的悯农意识——以〈荔枝蜜〉为例》,载《海南师范学院学报》,2004(1)。

[16]刘若泉、刘锡庆:《评老舍的〈茶馆〉》,载《读书》,1959(2)。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锦衣玉令我从凡间来三界劳改局美食征服全星际[直播]萨尔桑娜篡位皇帝的后悔药漫威十二符咒曲线升迁:权道情谋西游化龙藏锋恰逢雨连天我伪装成了美少女的第二人格重生1997拜师九叔蚀骨痴缠病娇厂督的小宫女捡到一个神光棒三国:我杀敌就能变强重生嫡女她福运旺旺踏出生天梦魇侵袭:我变成了怪物!流放前我已经富可敌国了御前心理师超神学院武道天使之旅师兄全员皆反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