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文学

第七 先锋小说(第7页)

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樊星.人性恶的证明——余华小说论(1984—1988).当代作家评论,1989(2).

郜元宝.余华创作中的苦难意识.文学评论,1994(3).

王德威.伤痕即景暴力奇观.读书,1998(5).

孙绍振.《十八岁出门远行》解读.语文建设,2007(1).

张学军.博尔赫斯与中国当代先锋写作.文学评论,2004(6).

邵燕君.从交流经验到经验叙述——对马原所引发的“小说叙述革命”

的再评估.文学评论,1994(1).

刘曾文.终极的孤寂——对马原、余华、苏童创作的再思考.文艺理论研究,1997(1).

杜庆波.马原小说中的时间.当代文坛,2002(4).

周新民.生命意识的逃逸——苏童小说中历史与个人关系.小说评论,2004(2).

焦雨虹.苏童小说:唯美主义的当代叙述.小说评论,2004(3).

贺桂梅.先锋小说的知识谱系与意识形态.文艺研究,2005(10).

王岳川.90年代中国先锋艺术的拓展与困境.文艺研究,1999(5).

拓展练习

1.1987年,苏童就以《一九三四年的逃亡》和洪峰、格非等一起,成为先锋小说的领军人物之一,小说别具一格的叙事方式、叙述语言,成为先锋小说的代表作。

但从《妻妾成群》《红粉》开始,又表现出了回归传统小说的叙事特点,苏童曾经把这一时期创作的作品称作是“老瓶装新酒”

,请比较他的这两个时期的作品,谈谈他所谓的“老瓶”

和“新酒”

具体的内涵,并思考导致他发生这样变化的外在原因和内在动力是什么。

2.余华前期的创作以暴力和冷漠而著称,但从《细雨中呼喊》开始,他的创作开始出现了转折,评论界一般倾向于从小说的形式变化来界定余华的转向,即认为由前期“形式的意识形态”

转向后期“故事的叙述形态”

,直至《活着》和《许三观卖血记》完成了彻底的转型。

当然,学界也有不同的声音,请查阅以下评论,比较《十八岁出门远行》《现实一种》与《活着》,谈谈形式的改变是否意味着余华文学观的改变?你对此如何评价?

吴义勤:《告别“虚伪的形式”

——〈许三观卖血记〉之于余华的意义》,载《文艺争鸣》,2000(1)。

郅庭阁:《从混沌到澄明——余华小说一种读解》,载《文艺评论》,1998(2)。

罗绮卫:《浅论余华小说叙事视角的变化》,载《当代文坛》,2003(5)。

张园:《从简单走向事实——从〈活着〉看余华小说的叙事转型》,载《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3(1)。

田红:《负载生命本真的形式——论余华长篇小说的叙事转型》,载《中国文学研究》,2005(1)。

庞守英:《寻找先锋和传统的结合部——余华长篇小说的叙事学价值》,载《当代文坛》,2003(5)。

3.正如摩罗在《逃遁与陷落》中所说,关注人性的黑暗、残酷是先锋这一代作家共同的选择,请你就此谈谈,你对优秀文学作品的阅读期待是怎样的,谈谈你的文学观。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电影世界交换师七年顾初如北沧元图没人告诉我这不是游戏疯批美人带崽征服娱乐圈我做噩梦能变强外室之妻恰逢雨连天万界大表哥英雄无敌之佣兵术修大巫团宠格格是食修紫藤花游记我靠脸在无限流世界装小可怜娘娘她独得帝心木叶:从解开笼中鸟开始!快穿之反派也是有骨气的邪王火妃:殿下等着瞧七零之彪悍娘亲斗罗大陆之星罗大帝病弱权臣被悍妻喊去种田快穿三界之我的宠物是阎罗大佬星际之真千金在种田我一个NPC能有什么坏心思荣光[电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