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在这种角度,是作为长期以来被社会公共生活取消的个人价值的复出,也是女性最深闭欲望的自我发现。
女性写作新度的起点,便在于这种自我发现。
林白认为她不为理念写作,她的从个人感受出发表达对世界的看法的努力,是为了寻找与世界的沟通,女性写作是一个通道。
对于女性作家来说,也便是一场持久的自我战争,“一个人的战争”
。
徐小斌把作家分为本色演员和性格演员,她觉得“私小说”
的本色表现,自有其存在的价值和合理性,女性写作进入性格阶段,既不考虑读者也不考虑批评家,在写作过程中制造一种智慧迷宫,将构成对阅读的挑战,如果女性文本具有了内层和表层的迷宫型结构,女性写作的目标就接近了其本质所在。
荒林:《回到女性本身的90年代女性小说》,载《山东文学》,1997(3)。
泛读作品
张洁:《爱是不能忘记的》《世界上最疼我的那个人去了》
王安忆:《岗上的世纪》
铁凝:《大浴女》《哦,香雪》
徐坤:《厨房》
徐小斌:《羽蛇》
评论文献索引
徐坤.重重帘幕密遮灯——90年代中国女性文学写作.作家,1997(8).
孟繁华.忧郁的荒原:女性漂泊的心路秘史.想象的盛宴.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1.
董之林.女性写作与历史场景——从90年代文学思潮中“躯体写作”
谈起.文学评论,2000(6).
戴锦华.陈染:个人和女性的书写.当代作家评论,1996(3).
王光明.女性文学:告别1995——中国第三阶段的女性主义文学.天津社会科学,1996(6).
张志忠.半边风景:女性文学的散点扫描.文艺评论,1997(1).
刘思谦.女性文学的语境与写作身份.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4(4).
徐德明.王安忆历史与个人之间的“众生话语”
.文学评论,2001(1).
王一川.探访人的隐秘心灵——读铁凝的长篇小说《大浴女》.文学评论,2000(6).
于展绥.从铁凝、陈染到卫慧:女人在路上——80年代后期当代小说女性意识流变.小说评论,2002(1).
贺绍俊.与男性面对面的冷眼——论铁凝情怀的内在矛盾.当代文坛,2005(1).
拓展练习
1.在女作家群中,王安忆被认为是一个写作视野颇为开阔,能够驾驭多种题材,并能使用多种艺术方法的作家,方方曾经评论说“如果想要了解中国文学,不可不读王安忆”
。
纵观她的各个时期的代表作品,如“雯雯系列”
小说《本次列车的终点》《尾声》《小鲍庄》《小城之恋》《岗上的世纪》《叔叔的故事》《纪实与虚构》《长恨歌》等作品,不仅题材选取体现了时代的潮流“热点”
,而且叙事方式也绝不落伍,所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梳理王安忆的作品,就是梳理新时期以来的文学思潮。
请你简单梳理其作品线索,概括王安忆创作的独特性和在文学史上的意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