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文学

第二章 诗 歌(第1页)

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第二章诗歌

banner"

>

第一节概述

内容提要

受政治情势和时代情绪的激**,20世纪40年代诗歌在表现形式和表现内容上都体现出明显的时段性。

抗战初期,诗歌发展呈现出散文化、通俗化、民间化的趋向,小型抒情诗成为创作主流,语言朴素浅白、感情诚挚浓烈、诗风昂扬劲朗,但在抒情方式上,大多直抒胸臆,并夹杂大量的议论陈辞,情感表达浮泛浅露、贫弱乏力。

抗战中期是抒情诗和叙事诗并盛的时代。

早期抒情诗对诗歌美质的严重忽视得到反省与纠偏,以西南联大为大本营的现代主义诗歌得到长足发展,冯至的《十四行集》更是被视为“一面中国现代主义胜利的旗帜”

与此同时,叙事长诗在国统区、解放区以及沦陷区都成为新的创作风尚。

艾青、田间、臧克家、力扬、绿原、邹荻帆、柯仲平、魏巍、陈辉、公木、阮章竞、李季等诗人都曾加入到长篇叙事诗的创作行列,试图在波澜壮阔的时代背景下写出具有民族史诗性质的作品来。

叙事长诗《王贵与李香香》以其对民间歌谣、戏曲的创造性转换被视为解放区民歌体诗歌的成功典范,相继诞生的还有阮章竞的《漳河水》等。

抗战后期和解放战争时期,讽刺诗和政治抒情诗的创作进入繁盛期,最有影响的当数袁水拍的《马凡陀的山歌》等。

整体来看,20世纪40年代诗坛影响较大、成就较高的诗歌流派主要有七月诗派和九叶诗派。

两个流派都诞生在中华民族苦难深重的年代,在思想上都表现出自觉的历史使命感和深广的忧患意识;在艺术探求上,都打破了传统现实主义方法,注重主观与客观、理性与感性的统一。

但在精神资源和创作风格上二者却迥然相异,七月诗派主要继承和深化了普罗诗歌、中国诗歌会所倡导的革命现实主义传统,情感炽热奔放且有鲜明的政治倾向性;而九叶诗派则延续和发展了象征派、现代诗派所坚持的现代主义,侧重表现人的生命意识和哲理思索,追求冷峻深沉的理性反思。

教学建议

1.阅读评论摘要1、2,把握战后中国诗坛的基本格局以及阶段性特征。

2.阅读评论摘要3、4,细读《十四行集》的精品篇目,了解《十四行集》的重要价值。

3.阅读评论摘要5、6,分析《王贵与李香香》在“大众化”

“民族化”

方面所取得的成就。

精读作品

冯至:《十四行集》之一、之十六、之二十一、之二十六

李季:《王贵与李香香》

评论摘要

1.在抗日战争开始以后的新诗发展中,有两种现象的呈现值得我们注意。

一种是,原来一些现代派的诗人群体的艺术方向的转化:或者抛弃原有的美学追求,走上现实主义的道路;或者让原有的象征主义的方法参与现实主义诗歌的创造,丰富发展了新诗的现实主义品格。

一种是,在新的现实环境和艺术氛围中,吸取西方现代主义诗潮的艺术养分,凝聚并逐渐崛起了一个40年代的新兴现代主义诗潮。

……40年代里,真正自觉吸收现代诗的表现方法,而又具有很强的现代意识的追求的,是诗人冯至。

……他大胆地将象征与写实的方法熔为一炉,寻求诗中意象的深层韵味,传达的隐藏性,感情的亲切,境界的朦胧,并在熔西方的十四行诗体于民族化的现代新诗的创造这一方面,作了成功的尝试。

……40年代另一个引人瞩目的新诗潮流,是民歌体新诗创作的兴起,成绩较突出的是,李季运用陕北流行的民歌信天游的体式,大胆地引入民歌的原句,或化用民歌的比兴手法,写出了叙事长诗《王贵与李香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木叶:从解开笼中鸟开始!农门春暖:家有小福妻乡村最强小神农我靠打脸封神[快穿]八十年代之悍妻有点闲快穿之女配突然被穿了云梦的魔性之旅我以熟练度苟到成仙漫威中的暗黑圣骑士放学后别来我办公室我与科比当队友庶道为王糙汉与娇女狂妃在上:邪王一宠到底火枪未能击穿裤袜法术即真理左苏神州雁回惩罪者:诡案迷凶男卑女尊修仙界直死无限所有人都知道我是好男人[快穿]都市超级邪医都市小保安斗罗里的藤虎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