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文学

第四编 工农兵文学(第2页)

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精读作品

洪子诚、孟繁华主编:《当代文学关键词》

陈思和:《中国当代文学关键词十讲》

评论摘要

1.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当代文学界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是所谓的“十七年文学”

与“文革文学”

重新变成了一个“问题”

最近一段时间,在接连参加几次有关的学术讨论会的过程中,置身于辩论激烈的会场,我常常会不由自主地产生一种时空错乱的感觉。

因为这样的场景在80年代是不可想象的。

在80年代“十七年文学”

和“文革文学”

根本不是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

甚至在大学中文系的课堂上,它们都会被毫不犹豫地忽略乃至省略。

在80年代的文学史叙述中,公式化、概念化、政治化的“文革文学”

,乃至“十七年文学”

根本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文学”

,“当代文学”

的真正意义是通过“新时期文学”

加以体现的。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愿意将近年当代文学界对“十七年文学”

与“文革文学”

的关注理解为当代文学研究中“文学史意识”

的觉醒。

所谓“文学史意识”

,是与“文学爱好者意识”

相对应的。

我将读小说——接近“文学”

的方式分成两种,一种是“业余”

的、“文学爱好者”

的方式,他们完全可以凭自己的喜好选择作品和确定文学的价值;另一种则是一种“专业”

阅读的方式,或称“文学史”

的阅读方式。

我一直认为大学中文系进行的主要就是这种“专业”

的文学史训练。

因此,我也一直存在一个偏见,那就是认为上过大学中文系的人与没有读过大学中文系的人对作品的理解是不同的。

上过大学中文系的学生在讨论一部作品时,总是会本能地将这部作品放在时间性的文学史中进行定位,而不是纯凭个人的好恶对作品进行褒贬。

毋庸讳言,许多资深的当代文学研究者,甚至是在大学中文系任教的教师,在谈到自己拒绝“十七年文学”

和“文革文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木叶:从解开笼中鸟开始!农门春暖:家有小福妻乡村最强小神农我靠打脸封神[快穿]八十年代之悍妻有点闲快穿之女配突然被穿了云梦的魔性之旅我以熟练度苟到成仙漫威中的暗黑圣骑士放学后别来我办公室我与科比当队友庶道为王糙汉与娇女狂妃在上:邪王一宠到底火枪未能击穿裤袜法术即真理左苏神州雁回惩罪者:诡案迷凶男卑女尊修仙界直死无限所有人都知道我是好男人[快穿]都市超级邪医都市小保安斗罗里的藤虎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