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上的特征,却不愿意确立尊重这种小说的“叙事成规”
的批评尺度。
因而,在肯定这类小说“故事性强并且具有吸引力,语言通俗、群众化”
,因而“普及性也很大,读者面更广”
,它们“是可以代替某些曾经很流行然而思想内容并不好的旧小说的”
同时,也总是不忘批评它们这样的“弱点”
:“思想性的深刻程度不足,人物的性格有些单薄、不成熟”
,“从更高的现实主义的角度来要求”
,……“这部作品虽然正确地反映了我们过去的军事斗争的所向无敌、无坚不摧的总趋势,然而对于当时的艰苦困难还是表现得不够”
等。
不止一位的批评家,还对书中“如此强烈”
的“传奇色彩”
会“多少有些掩盖了它的根本思想内容”
表示忧虑。
这些问题的提出,既指向作品的某种欠缺,也反映了作者和批评家在写作和批评上,对这类小说存在的合理性问题上的矛盾。
洪子诚:《中国当代文学史》,129~130页,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2.继《铁道游击队》以后,《林海雪原》同样是一部利用传统的民间文化因素来表现战争的成功之作。
这当然不是说,它已经摆脱或者突破了当时战争小说的一般审美模式,相反,它正是以塑造出一批流传广泛的英雄人物形象为成功标志、以截然分明的“两军对阵”
的思维模式来构造布局、以宣扬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为创作基调的。
这也不是说,它在利用传统的民间文化因素方面获得了完全成功,相反,小说有许多缺点都与它的民间叙事特点与生俱来,比如过于夸张和煽情的描写,过于陈旧的表现英雄人物的模式……故事当然好看,但从“五四”
新文学发展而来的现代审美理想来衡量,缺陷也是相当明显的。
但不可否认的是,《林海雪原》仍然给普通读者带来了强烈的阅读快感,它在浪漫传奇的审美趣味上统一了战争小说的一般艺术特点,使原来比较刻板、僵硬的创作模式融化在民间的趣味下。
如对英雄人物的塑造是《林海雪原》的一大特色,但与一般的战争小说相比,虽然作家在表现剿匪小分队战士的英雄特征时也注意到了所谓“阶级本质”
等程式,但在人物性格配置上又受到了民间传统小说的“五虎将”
模式这一隐形结构的支配。
自从传统小说首设“五虎将”
模式以后,五种性格构成的主要英雄人物常常是古典武侠小说的基本人物模式,《林海雪原》也不自觉地套用了这“五虎将”
的结构。
“五虎”
之首当然是忠诚(政治方面)勇毅(个性方面)双全的少剑波,依次是骁勇威猛、谋略不足的刘勋苍,胆识过人、百战百胜的杨子荣,身怀绝技、粗俗诙谐的栾家超,忠厚老实、刻苦耐劳的“长腿”
孙达得。
“五虎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