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文学

第四 革命样板戏(第4页)

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评论文献索引

王元化.论样板戏.清园论学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

刘艳.“样板戏”

与二十世纪中国文化语境.戏剧文学,1996(3).

杨健.革命样板戏的历史发展.戏剧,1996(4).

李中.样板戏能算“红色经典”

吗?.文摘报,1997-8-14.

谭解文.三十年来是与非——“样板戏”

三十周年祭.文艺理论与批评,1999(4).

陈冲.沉渣泛起的“艺术本体”

.文学自由谈,2001(3).

陈吉德.样板戏:女性意识的迷失与遮蔽.上海戏剧,2001(9).

傅谨.“样板戏”

现象平议.大舞台,2002(3).

孙书磊.艺术和艺术的历史——试论样板戏批评史中的本体失位.大舞台,2002(1).

刘起林.“样板戏现象”

:政治文化诉求蚕食审美的病态生命体.理论与创作,2004(6).

姚丹.“无产阶级文艺”

理论、实践及其成效初析——以样板戏《智取威虎山》为中心.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6(3).

拓展练习

因为样板戏与生俱来的政治色彩,使它和意识形态之间呈现了“剪不断,理还乱”

的错综复杂关系,致使无论怎样评说也难免有“是非之嫌”

,纵观40年来的样板戏研究,主要有两种视角,一种是从政治、道德角度出发否定样板戏,一种是从文学、艺术角度出发肯定样板戏。

例如,关于样板戏的思想艺术内涵。

**后的权威看法,是把样板戏作为“文革”

文学的代表作,着重批判它们观照生活阶级斗争极端化的眼光、人物形象塑造“高大全”

反人性的内涵和“三突出”

的艺术模式。

另一种看法则着力强调其“民族传统美德”

与“新的时代精神”

相结合中爱国主义、民族气节等道德共同性的侧面,并进而肯定其为“红色经典”

,是因为“作品的意识形态外壳和它的艺术内涵常常可能并不完全一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木叶:从解开笼中鸟开始!农门春暖:家有小福妻乡村最强小神农我靠打脸封神[快穿]八十年代之悍妻有点闲快穿之女配突然被穿了云梦的魔性之旅我以熟练度苟到成仙漫威中的暗黑圣骑士放学后别来我办公室我与科比当队友庶道为王糙汉与娇女狂妃在上:邪王一宠到底火枪未能击穿裤袜法术即真理左苏神州雁回惩罪者:诡案迷凶男卑女尊修仙界直死无限所有人都知道我是好男人[快穿]都市超级邪医都市小保安斗罗里的藤虎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