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文学

下编 中国当代文学19492000(第2页)

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在宏观的政治经济运动之下,发生了众多针对文学和知识分子的文学批判运动。

主要的有:1951年,对电影《武训传》的讨论和批判。

这是新中国成立以后文艺界的第一次重大的文艺思想论争;1954年,对俞平伯的《红楼梦研究》和胡适资产阶级学术思想的批判;1952—1955年,对胡风文艺思想的批判;1957年,对何直的论文《现实主义——广阔的道路》的批判;1957年,关于人性、人道主义的讨论和批判;1962年,对邵荃麟等人的“写中间人物”

和“现实主义深化”

的讨论和批判。

其间,针对文学艺术也出现了一些政策的调整。

主要有:1956年毛泽东提出“双百方针”

;1961年周恩来《在文艺工作座谈会和故事创作会上的讲话》和1962年广州会议上《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报告》;1965年提出“调整”

的口号。

“十七年”

时期,文学的体制化,一直是主导趋势。

虽然时紧时松,时有调整,但总体趋势向紧。

由于文学一直在政治的制驭之下运行,文学对政治及其运作进行了及时的符合即时需要的“反映”

,虽然发生了一系列针对文学创作的批判运动,但文学面貌和文学规模比起民国时代来,有了明显的发展与变化。

(二)“文革时期的文学”

从1966年至1976年前后的“文革”

时期,是共和国文艺事业发展历程中的大曲折时期。

社会生活的各方面陷入无政府的“动乱”

文艺领域在各个方面都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创——各级各种文艺组织及其活动全面瘫痪或终止,各类文艺期刊除《解放军文艺》之外,包括在“十七年”

时期具有权威性的重要刊物如《人民文学》《文艺报》《收获》等也被迫停刊。

知名作家、艺术家遭到不同程度的迫害,其中有200余人被迫害致死。

中外一切历史形态的文艺创作成果,遭到粗暴的否定性批判。

作为“文革”

时期极“左”

政治思潮的衍生物,这一时期形成了带有鲜明专制主义色彩的“激进主义”

文艺思潮。

在这种思潮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中,姚文元在1966—1967年间的一系列批判文章、《纪要》的公开发表、“革命样板戏”

的创作与推广、“三突出”

原则的确立、毛泽东《讲话》的重新发表及其相关的纪念活动、1972—1974年间出版的作家浩然的长篇小说《金光大道》(第一部、第二部)及其同类创作如《虹南作战史》《牛田洋》《矿山风云》《沸腾的群山》《征途》《峥嵘岁月》《飞雪迎春》《激战无名川》等、1973年上海文艺丛刊《朝霞》的创刊、1974年年初国产彩色故事影片《艳阳天》《青松岭》等在全国各地的陆续上映、1975年年初的“评《水浒》运动”

、政治影射影片《春苗》《决裂》的上映等,都是值得重视的文学事件与现象。

与此同时,出版于这一时期的一些“革命历史题材”

创作、以“白洋淀诗群”

为主体的青年诗歌创作及其如《第二次握手》等手抄本小说,都以其与当时的主流创作风尚“相异”

或“相悖”

的异类性,蕴含了文学在时代变化之后发生逆转的可能性。

“文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木叶:从解开笼中鸟开始!农门春暖:家有小福妻乡村最强小神农我靠打脸封神[快穿]八十年代之悍妻有点闲快穿之女配突然被穿了云梦的魔性之旅我以熟练度苟到成仙漫威中的暗黑圣骑士放学后别来我办公室我与科比当队友庶道为王糙汉与娇女狂妃在上:邪王一宠到底火枪未能击穿裤袜法术即真理左苏神州雁回惩罪者:诡案迷凶男卑女尊修仙界直死无限所有人都知道我是好男人[快穿]都市超级邪医都市小保安斗罗里的藤虎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