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中国官员也不是没有学问,他们也已在窗明几净的书房里翻动出土经卷,推测着书写朝代了。
但他们没有那副赤肠,下个决心,把祖国的遗产好好保护一下”
。
作者的感悟是澎湃的:“看莫高窟,不是看死了一千年的标本,而是看活了一千年的生命。
一千年而始终活着,血脉畅通、呼吸匀停,这是一种何等壮阔的生命!”
“它似乎还要深得多,复杂得多,也神奇得多。”
“它是一种聚会,一种感召。
把人性神化,付诸造型,又用造型引发人性,于是它成了民族心底一种彩色的梦幻,一种圣洁的沉淀,一种永久的向往。”
“它是一种狂欢,一种释放。
在它的怀抱里神人交融、时空飞腾,于是,它让人走进神话,走进寓言,走进宇宙意识的霓虹。
在这里,狂欢是天然秩序,释放是天赋人格,艺术的天国是自由的殿堂。”
“它是一种仪式,一种超越宗教的宗教。
佛教义理已被美的火焰蒸馏,剩下了仪式的玄秘、洁净与高超。”
在《阳关雪》里,作者要找到这样的答案:“文人的魔力,竟能把偌大一个世界的生僻角落,变成人人心中的故乡。
他们褪色的青衫里,究竟藏着什么法术?”
正是在这样的感兴中,不仅表露了作者的文化情怀,更为重要的是作者立足现实探析历史生命的别致眼光。
二、文化思考呈现出多侧面和多维度。
《道士塔》中作者通过王道士、官员和外国人面对国宝“经卷”
的态度与处理方式,既呈现了王道士的无知与愚昧和中国封建时代官场的腐败与官员的昏庸,同时把中外文化观念予以了比较,给人以多方面启发。
《柳侯祠》《洞庭一角》等篇什里作者所发现的“贬官文化”
,作者并未从否定或批判的角度着眼,而是从中悟出了贬官在文化传播与文明建构方面的价值与意义。
在被发配的岁月里,“他已不是朝廷棋盘中一枚无生命的棋子,而是凭着自己的文化人格,营构着一个可人的小天地”
。
“唯有在这里,文采华章才从朝报奏折中抽出,重新凝入心灵,并蔚成方圆。
它们突然变得清醒,浑然构成张力,生气勃勃,与殿阙对峙,与史官争辩,为普天皇土留下一脉异音。
时代文人,由此而增添一成傲气,三分自信。
华夏文明,才不致全然黯暗。
朝廷万万未曾想到,正是发配南荒的御批,点化了民族的精灵。”
(《柳侯祠》)在《三峡》《庐山》《寂寞天柱山》等作品里,作者所倾心的是中国古代文人与山水河川之间物我两融、天人合一的神奇境界。
“有了这么一些传说,庐山与其说是文人的潜隐处,不如说是文人渴望超拔俗世而达到跨时空沟通的寄托点。
于是李白、白居易、欧阳修、苏东坡、陆游、唐寅等文化艺术家纷至沓来,周敦颐和朱熹则先后在山崖云雾之间投入了哲学的沉思与讲述。
如果把时态归并一下,庐山实在是一个鸿儒云集、智能饱和的圣地了。”
(《庐山》)诚然,余秋雨对于文化的思考也不乏质疑与批判,而且是“发现”
中的批判和“批判”
中的“发现”
。
看西湖,他认为“西湖的盛大,归拢来说,在于它是极复杂的中国文化人格的集合体”
。
这里有奇异的“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