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这个词有了新的含义。
它不再只是个社会型大动作,而是成了整整一代人的烙印。
后来有人出国闯荡,管它叫“洋插队”
——可从来没听谁说“洋兵团”
“洋农场”
。
有些词啊,就像手上的老茧,长在特定的一代人身上,磨不掉也替代不了。
说起“插队”
,其内涵足以涵盖“知青”
和“上山下乡”
的核心,因此提到“插队”
时,通常无需再强调后者。
和兵团知青每月拿固定工资不同,插队知青是和社员一样靠挣工分换口粮,像候鸟一样听着生产队的钟声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插队模式不像农场有后勤保障,知青们必须直面更严酷的生存考验,迈过一道必须过的“生存关”
。
他们要从生火做饭学起,学会缝补浆洗,自己对付头疼脑热,甚至操持婚丧嫁娶。
这群城市青年要在完全陌生的环境里重建整个生活。
那些年纪小又举目无亲的知青,常常陷入“冷锅冷灶、孤灯寒衾”
的困境,其中衍生出的生活难题像波纹一样扩散,牵动着许多人的心。
户口挂在生产队,人住在小集体户里,知青们总有种漂泊无定的感觉。
后来大家慢慢意识到,这种模式像是一种“过渡”
,回城的主要指望是通过优先招工招干等途径离开农村。
兵团与农场知青为回城提出的口号:“我们不是农工,我们是知青!”
,也从侧面印证了插队知青这种“过渡”
状态的特别之处。
每当觉得前路迷茫时,知青们常常想起四五年前刚下乡时的自己,恍如隔世。
:()1977年高考又一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