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大会召开那天,人民大会堂里华灯璀璨,几千个座位坐得满满当当,连过道里都站满了人。
教员的声音透过麦克风,清晰地回荡在巨大的空间里,每一个字都掷地有声,像重锤一样砸在每个人心上:“听说,上次我的检讨,好多地方没传达?是想替我捂着盖着吗?同志们,不行!
错误藏不住,也不能藏!
只要是有犯错,第一责任在我!
间接的,我也脱不掉干系,谁让我是带头人,是负责人呢!
不是要让别人分担责任,但这头一份责任,我担定了,也必须担!”
底下的人都屏住了呼吸,偌大的会堂里静得能听见笔尖划过纸张的声音。
好多老党员红了眼眶,手里的笔记本都拿不稳了。
徐诗文当时作为知青代表,在河北分会场听着广播,眼泪不知不觉就流了下来——领袖敢把自己的错误摆出来,当着几千人的面主动担责,这样的胸怀和担当,谁能不佩服?谁能不动容?面对台下几千双探寻、期待的目光,教员也坦诚相告:建设一个新世界,大家都是摸着石头过河,没经验,没样板,我自己更只是个“学生”
,还在学习摸索。
“搞建设,我们心里还没谱啊!
经济这道题,大片都是‘未知地带’,等着我们去闯,去试。
就说我吧,经济建设里头的门道,懂的太少太少了。
工业、商业?我是彻头彻尾的门外汉!
农业嘛,略知一二,也只是相对懂一点,跟真正的老农民比,还差得远……还得接着学,死磕到底!”
他的语调特别诚恳,没有一点领袖的架子,“我过去的目光,多聚焦在制度、在生产关系上,总想着先把架子搭起来。
至于怎么让生产力真正奔腾起来,怎么让老百姓的腰包鼓起来,这里面的学问太大,我知道的,太少太少了。”
后来的日子里,历史的轨迹印证了这一刻的清醒与务实。
自那场震荡之后,教员深邃的目光,更多地投向了思想引领与战略布局的天空——那是他曾经纵横捭阖的领域,也是他更能发挥作用的地方。
而经济建设的具体事务,渐渐移交给了更熟悉“算盘珠子”
和“工厂机器”
的同志——像恩来、小平那样懂经济、会管理的人,他们能把日子过得更扎实,能让工厂多产好东西,能让地里多打粮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