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美国67的科研成果,都是靠研究生团队搞出来的,咱们呢?”
他伸出三根手指头,声音压得更低,却字字清晰,“不足3!
这差距,再不补就来不及了!”
更刺目的对比还在后头。
一位院士颤巍巍地翻开学生作业,最后一页的应用题标题让全场倒吸一口凉气——《大字报耗纸量计算》,字里行间全是荒诞;某研究所长气得把一块碎裂的实验器皿摔在桌上,瓷片弹起来又落下,发出清脆的响声:“这是交大高材生造的!
连基本的热传导原理都不懂,这样的工程师,跟盲人造火药库有什么区别!”
角落里的生物学家突然站起来,手里甩着两张叠在一起的图表。
左边那张《国际学报》收录数据,从六十年代初就开始断崖式下跌;右边那张中科院馒头供应量曲线,竟然跟左边的曲线惊人地同步。
“知识分子的脑力消耗,”
他指尖划过两条曲线的交叉点,声音里满是痛心,“永远赶不上胃囊收缩的速度!
连饭都吃不饱,哪还有力气搞研究?”
就在大家越说越沉重的时候,某部委的李部长突然摊开一摞档案袋,里面装着三百多份沾着泥渍、甚至带着草屑的自学笔记。
他从中抽出四十七份,放在桌上:“同志们看看,这些都是下乡知青、工厂工人写的,里面的高等数学演算,比名校的期中试卷还精彩!”
他举起一张桦树皮,上面用炭笔写满了微积分公式,还有一张纸上,是在田间地头用树枝画的分子结构图——这些在荒年里野蛮生长的智慧,像一簇簇火种,在会场里慢慢亮了起来。
这位可爱的老人看着这些笔记,手指在桌沿轻轻敲击。
突然,他撕开手边的烟盒,拿出里面的锡纸内衬,用钢笔在上面急速书写。
“大学直招”
“破格读研”
“重点培养”
——三个关键词被重重划下,钢笔尖甚至穿透了锡纸,墨迹透过纸背,在红木桌面上晕染开来,像一朵待放的梅花,透着股冲劲。
第一天的座谈,大家还是有些拘谨,只有少数几个人敢敞开心扉说话,大多数人还是揣着心思听,偶尔点点头,没敢多言。
可到了第二天,也就是8月5日,情况明显不一样了——会场里的气氛活泛起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主动发言,那些憋在心里多年的话,像开了闸的洪水,再也挡不住了。
一位头发全白的老者慢慢举起左手,枯瘦的食指像把解剖刀,划开了会场最后的沉默:“咱们科技系统这两千多号骨干,当年被污蔑成‘香蕉串上的毒果’——说什么‘科研领域的异见者像香蕉一样成串生长,必须整株铲除’!”
他越说越激动,突然将手里的茶杯“砰”
地砸在桌面上,瓷杯裂开一道缝,茶渍溅得满桌都是,在红木桌面上绽开冰纹,“我原来所在的研究所,三百多个精英,一百多人被关进牛棚,十多个人……再也没出来,永远埋在了冻土下!”
飞溅的茶渍在桌布上洇出暗红的印子,像极了那年雪地里没能凝固的血,看得人心头发紧。
:()1977年高考又一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