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现在他是一家之主了,不能再像以前那样,一个人吃饱全家不饿,得撑起这个家,让潘瑕过上好日子。
怎么才能解决眼下的窘境呢?王卫东想来想去,只有“开源节流”
这四个字。
节流他已经想了不少办法,比如少买零食、尽量去食堂搭伙、探亲时自己去买米省2分钱,可光靠省,根本不够,关键还得开源。
在农场里,想多挣钱,也不是没门路。
有些特殊工种,比如修水利工程、扛粮包,都是重体力活,干一天能挣12个工分,比平时多3个,一个月下来就能多挣20多块补贴。
还有些岗位工资高,像榨油工、搬运工,月薪能拿到36块,比他们现在的工资多13块;要是农业大学毕业生回农场,还能享受41块的高薪,那可是农场里顶高的工资了,比场部有些干部挣得还多。
除了这些靠力气和学历挣钱的岗位,还有些人不用靠工分。
比如场部的干部,还有机耕队的驾驶员,他们按国家干部或工人的标准发薪,不用跟知青一样算工分,每个月工资固定,还能享受额外的福利,比如发劳保用品、优先分房。
“当技工?”
王卫东摇了摇头,心里清楚自己不是这块料。
农场里的技工,比如修拖拉机的、开收割机的,都是有师傅带的,没个年学不会,他连初中都没读完,根本看不懂机械图纸,想当技工,比登天还难。
“当干部?”
王卫东又摇了摇头,忍不住笑自己痴心妄想。
场部的干部要么是从城里派来的,要么是在农场干了十几年、资历老的知青,他才来农场13年,没背景没资历,连党员都不是,怎么可能当干部。
思来想去,王卫东的目光落在了“农业大学生”
这几个字上。
刚才潘瑕算工资的时候说,农业大学毕业生回农场能拿41块高薪,要是自己能考上大学,学农业专业,将来回农场,不仅工资能翻倍,还能让家里的日子好过起来。
可他转念又想,自己都快30岁了,离开学校十几年,以前学的知识早就忘光了,还能考上大学吗?而且现在连恢复高考的正式通知都没有,这想法是不是太不切实际了?台灯的光映着他的脸,王卫东盯着本子上“农业大学毕业生41元月”
的字样,陷入了沉思。
窗外的月光透过窗户照进来,落在书桌上,也落在他紧握的拳头上,心里像是有颗种子,悄悄发了芽。
王卫东坐在门坎上,后背抵着冰凉的砖墙,仰头望着西天那轮只剩小半的月亮。
银辉洒在他粗布褂子上,像蒙了层薄霜,夜风一吹,胳膊上顿时起了层鸡皮疙瘩。
:()1977年高考又一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