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的响,走了两个多小时才到江心沙农场。
这八男五女都是1968届的初中毕业生,来自苏州同一所中学,被分派到王卫东所在的二队插队,从此开始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知青生活。
男知青们大多高大结实,站在那儿像小铁塔似的,女知青里却有个格外娇小的身影——那就是潘瑕。
她身高只有一米五五,体重还不到九十斤,风一吹就像要被刮跑似的。
可就是这个看似弱不禁风的姑娘,却是五个女知青里最惹眼的:皮肤白得像雪,一点都没被晒黑;眼睛亮得像星星,眨一下都透着灵气;高挺的鼻梁下,两片樱唇粉嘟嘟的,整张脸像是用刻刀精心雕琢过,看得人挪不开眼。
点名的时候,王卫东特意留意了这群新来的知青。
个子最高的男知青叫周伟,已经十七岁了,是这群人里年纪最大的,据说在初中时还连任过两年班长,说话办事都透着股稳重劲儿。
而那个最娇小的潘瑕,还不满十六岁,眉眼间带着股孩子气,巧的是,她跟周伟是同班同学。
初来乍到的知青们对农场生活一窍不通,连锄头都握不稳。
作为二队的队长,王卫东特意召集他们开会,拿着小黑板讲解农场的规章制度,还有春耕、夏种、秋收的生产安排。
可潘瑕总是坐不住,要么跟旁边的女知青小声嘀咕,要么偷偷在本子上画小人,好几次都被王卫东点名批评。
一来二去,两人之间就结下了梁子,潘瑕看他不顺眼,干活时总故意跟他对着干,活像一对谁也不服谁的冤家。
农场把废弃的小学校改成了知青点。
那是一排五孔土窑,看着破旧,却被大伙收拾得有模有样:墙壁铲去了旧土,糊上了新报纸,白花花的看着就亮堂;窑顶原本有些开裂,大伙找了粗壮的柳树枝和榆树枝,弯成穹型打了支撑,再铺上茅草,这下再也不用担心漏雨了;门窗虽然重新刮了腻子,又糊了两层报纸,可框子都朽了,风一吹就“吱呀”
响,别说挡风挡雨,连猫都能从缝里钻进来。
就这么着,废弃的小学校摇身一变,成了二队的新增知青点。
周伟因为表现突出,做事又靠谱,被大伙推选为知青点的小组长,负责安排知青们的日常起居和出工任务。
王卫东和潘瑕之间的纠葛,似乎从搬行李那天就开始了,连件小事都能让两人拌嘴。
那天男知青和社员们主动帮女知青搬行李,每个人都有个沉甸甸的大木箱,里面装着衣服、书本和生活用品。
其中最重的要数潘瑕那个红漆箱子,王卫东弯腰去搬,刚一使劲,箱子沉得让他一个踉跄,差点闪了腰。
他忍不住抱怨了一句:“这箱子里装的是石头吗?怎么这么沉!”
话音刚落,就对上了潘瑕的白眼。
只见她拎着自己的小花包站在一旁,嘴角撇着,眼神里满是嫌弃,仿佛在说“这点力气都没有,还当队长呢”
。
王卫东心里的火气一下子就上来了,可当着大伙的面又不好发作,只能憋着劲把箱子搬进窑里。
从那天起,两人之间的嫌隙更深了,见了面要么不说话,要么一开口就掐,谁也不让谁。
:()1977年高考又一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