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去农业大学的事,王卫东心里清楚,必须先跟老书记说。
毕竟农场的推荐名额得经过书记点头,这是绕不开的关。
晨会上,社员们刚汇报完当天的农活安排,王卫东就搓着满是老茧的手掌,有些紧张地开口:“书记,我有个想法,想跟您说说——我想申请去农大深造,学些农业技术,回来能更好地帮农场搞生产。”
老书记把旱烟袋从嘴里拿出来,在桌角磕了又磕,烟丝簌簌往下掉:“去农大是好事啊,能学真本事。
可这事儿不好办,公社每年的名额就那么几个,轮都轮不到咱们农场。
你忘了?潘瑕当年那个工农兵学员名额,还是咱们排了好几年队才争取到的。”
“我知道难,但我想试试。”
王卫东从身边的军绿色挎包里,掏出厚厚一叠用红绳捆着的材料,放在桌上,“这些年我得的奖状、评的先进证书都在这儿,以前从没拿出来麻烦过组织。
这次想凭着这些,看看能不能给个机会。
要是实在不行也没关系,我已经把家安在农场了,这辈子就打算当农场人,在哪儿干活都是为集体。”
说着,他展开最上面的一封自荐信,纸上的钢笔字写得挺拔如松,没有丝毫潦草,字里行间既透着庄稼人的朴实,又藏着读书人的才情。
老书记拿起材料翻了翻,看着满满一叠荣誉证书,又瞅了瞅王卫东眼里的坚定,终于点了点头:“行,你有这份心,我支持你。
我这就给公社打个招呼,帮你递递话。”
几天后,王卫东特意换上那件洗得发白的蓝布中山装,揣着重新誊写的自荐信去了公社。
这次他做足了准备,自荐信不仅字迹俊秀,还特意把这些年在农场的实践经历、对农业生产的想法都写了进去,态度务实又诚恳。
负责审批的是位戴黑框眼镜的主任,他拿着自荐信看了好几遍,又抬头打量王卫东,眼里渐渐多了几分欣赏:“卫东同志,你之前在《插队岁月》杂志上写的那句‘要把青春种成庄稼’,我印象很深啊,写得很动人,一看就是真真切切在地里干过的。”
窗外的梧桐树影透过窗户,落在两人之间的桌面上,像一道深浅交错的时光刻度。
“谢谢主任认可!”
王卫东腰杆挺得更直了,语气诚恳,“我想去深造,不是为了离开农场,是想多学些科学种田的本领。
等学成了,我肯定回农场,继续为咱们这儿的农业发展出力气。”
“好!
有你这份心就好!”
主任把自荐信叠好,放进文件袋,“若是农大那边有招录机会,我们第一时间通知你。”
旁人看着王卫东的事办得顺顺利利,没几天就收到了推荐名额,可只有他自己知道,这段时间没少下功夫。
为了让更多人看到知青的奉献精神,他特意写了篇文章,标题叫《我插队的这些岁月,决心已经变成了参天大树》,发表在当地的广播和报纸上。
文章里没写自己的功劳,反而重点讲述了身边知青的故事——有知青为了抢收粮食,发高烧还坚持在田里;有知青教社员认字,用简单的方法算收成。
这篇文章一出来,就引起了不小的轰动,不少人都知道了江心沙农场有个踏实肯干的知青王卫东。
除此之外,他还提前去了趟东辛农大,凭着县里模范知青的身份,给农大的师生做了场演讲。
他没讲空话套话,就说自己在农场的经历,怎么跟社员一起修水渠,怎么琢磨着提高粮食产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