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也不知从啥时候起,潘瑕早就在心底把这位老太太当成了亲人般的长辈。
她跑一天煤炭,饿了渴了,是王老太太拄着拐杖,踮着那双裹过的小脚,站在门口招呼她到家里吃点儿零食喝口热水;还有前几天很冷的天气,她的棉袄被树枝刮破了个大口子,老太太看在眼里,第二天就把棉袄拿去,戴着老花镜,就着煤油灯的光,缝补到后半夜,还给她在里面加了层新的棉絮,穿在身上暖得不光是身子,还有心。
有时候老太太坐在院门口的石凳上晒太阳,会絮絮叨叨跟她讲年轻时的事——说她年轻时跟着丈夫闯关东,一路上吃了多少苦;说她生儿子时难产,是邻村的接生婆连夜赶来才保住了母子俩的命;说她丈夫走得早,她一个人拉扯儿子长大,多不容易。
那些话里没有啥大道理,却满是掏心窝子的信任,潘瑕坐在旁边听着,心里总觉得暖暖的。
她知道,老太太也是把她当成了自家闺女,不然咋会啥心里话都跟她说?这空巢小屋里,两个都渴望亲情的人,就这么在寂寥的岁月里,靠着这点温暖的共鸣,成了彼此的牵挂。
渐渐地,撇清楚了别人口中的谣言,什么老太太的儿子死于矿难,其实不然,潘瑕心里门儿清,老太太就一个儿子,叫李建国,可那儿子常年在外头晃悠,一年到头也回不了两趟家,就算回来了,也很少给老太太带啥东西,有时候还会跟老太太要钱。
这数九寒天的,老太太屋里就一个小煤炉,她那点存煤怕是早用得差不多了。
一想到老太太可能缩在冰冷的炕头上,裹着薄被子瑟瑟发抖,潘瑕的心就跟被人揪着似的,疼得慌。
今天她推着板车走村串户卖煤,心里早就盘算好了——等卖完车上的煤,就算多绕二里地的远路,也得给老太太送些过去。
所以刚才有人想把车上剩下的煤全买走,她还特意留了足足二十块,用粗麻绳捆得结结实实的,就怕路上颠掉了。
终于拐进了那条熟悉的窄巷,巷子两边的院墙都有些斑驳,墙头上长着几丛枯草,被风吹得晃来晃去。
远远地,潘瑕就望见了老太太家那扇漆皮掉得差不多的木门,门上还贴着去年的旧春联,红纸都褪成了粉红色。
她赶紧停下板车,把裹在脖子上的旧围巾紧了紧,清了清嗓子,朝着院里习惯性地高声吆喝起来:“卖炭嘞——!
上好的蜂窝煤,耐烧还火旺——!
王大娘,您在家吗?我给您送炭来啦!”
她的声音清亮,在寂静的冬日午后显得格外响亮,穿透了冰冷的空气,在巷子里打了个转儿,又飘进了院里。
往常只要这声吆喝一出口,院子里准会立刻传来老太太那带着欣喜、中气十足的回应:“哎!
小潘来啦!
在呢在呢!”
紧接着,就是“噔噔噔”
的脚步声——老太太总会一边应着,一边笑盈盈地踮着小脚,飞快地掀开堂屋的棉帘子,迈着小碎步迎出来,脸上堆着满满的亲热笑意,手里还会端着一碗刚沏好的热茶,递到她手里:“闺女快喝口,暖暖身子!”
可今天,潘瑕站在门口眼巴巴地等了好一会儿,连喊了四五声,院子里却静得像凝固了似的,连一点动静都没有。
只有风吹过屋檐下挂着的几串干辣椒和玉米棒子,发出“啪嗒啪嗒”
的单调声响,像是在敷衍地回应她。
潘瑕心里“咯噔”
一下,脸上的笑容瞬间凝住了,一丝不安像小虫子似的,悄悄爬上了心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