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他对自己的要求特别严苛,时刻自省。
就像他常跟身边的人说:‘这些教训要钉死在脑子里,要经常拿出来讲,决不能忘!
想想那几年,咱们走了多少弯路,闹了多少本可避免的乱子!
要是早记住这些教训,能少走多少冤枉路啊!
’”
“不‘诿过’,也‘不贰过’”
——倪少华加重了语气,“这两点,既体现了教员直面责任的勇气,更体现了他的智慧。
他总能从每一次跌倒中汲取力量,同样的坑,绝不跌第二次。”
这番话像一股暖流,慢慢淌进徐诗文的心里。
他拿起桌上的茶碗,喝了口凉茶,冰凉的茶水滑过喉咙,让他混乱的思绪清醒了些。
他想起自己刚参加工作的时候,也是满腔热血,想为教育事业做些实事,可后来看多了黑暗,就渐渐麻木了。
“你想想,教员为什么要反复强调这些?”
倪少华继续说道,“因为他心里装着国家,装着人民。
他知道,国家的发展不能走弯路,人民的日子不能再苦了。
就像他说的‘错误并不可怕,只要能改就好了’。
这种‘不诿过’的担当,不是一句空话,而是实实在在的行动。”
“而‘不贰过’,更是他智慧的结晶。”
倪少华的眼神变得悠远,像是在回忆那些艰苦的岁月,“当年搞社会主义建设,咱们没有经验,只能摸着石头过河。
走了弯路之后,教员没有气馁,而是带领大家一起总结教训,调整政策。
从‘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到后来重视教育、重视科技,每一步都是在改正错误,都是在往正确的方向走。”
徐诗文默默听着,眼角的泪水终于忍不住滑落,滴在粗瓷碗里,溅起一圈小小的涟漪。
那滴眼泪里,有愧疚,有悔恨,还有一丝醒悟——他终于明白,倪少华说的是对的,国家要发展,就必须打破现状,就必须给那些有才华的孩子一个机会。
“老徐,咱们都是人民公仆,都是为了国家好。”
倪少华的声音柔和了些,“错了不可怕,怕的是知错不改,怕的是看着国家落后而无动于衷。
现在上面已经有了要恢复高考的风声,咱们要是能抓住这个机会,为那些孩子争取一下,将来也能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啊。”
晨光越来越亮,透过高大树木的枝叶洒满了整个院子,把枣木桌上的粥碗、煎饼、咸菜碟都镀上了一层金色。
老槐树上的露珠被阳光照得闪闪发亮,像一颗颗小珍珠。
徐诗文拿起调羹,舀了一口小米粥放进嘴里。
温热的粥滑进喉咙,带着淡淡的米香,还有一丝过往岁月的味道:1958年的神州大地,像被扔进了烧得通红的炉膛,连空气都透着股灼人的热。
田埂上,农民们光着膀子挥锄头,号子声喊得震天响,汗珠砸在干裂的土地上,瞬间就没了踪影;工厂里,炼钢炉的火光染红了半边天,工人们轮班倒,眼睛熬得通红,却没人肯歇一会儿;就连知青点的年轻人们,天天揣着红袖章往公社跑,裤脚沾满泥点也不在意,眼里那股敢闯敢干的劲头,比头顶的太阳还烈。
:()1977年高考又一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