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八月初八那天,双沟村的喜事儿硬是办得比过年还热闹。
村西打谷场上,三户人家合力扎的喜棚挂满了新采的松枝,松针上还沾着露珠,风一吹满是树脂香,棚子上还挂着红纸条,写着“新婚快乐”
“移风易俗”
,格外显眼。
社员们几乎全来帮忙了:李大婶带着几个妇女在棚里揉面,白花花的面团一会儿就变成了圆滚滚的馒头;王二伯领着后生们搭灶台,柴火噼啪响,锅里的红烧肉香飘老远;孩子们围着喜棚跑,手里攥着捡来的松针,时不时探头往棚里瞅新媳妇。
连公社主任黄发天、副主任和妇女主任都来了,黄主任手里拎着一篮自己种的苹果,副主任揣着几张布票,妇女主任则带来了六条绣花手帕,都是给新人的贺礼。
临时搭的主席台上,黄主任举起贴着红纸的搪瓷杯,声音洪亮:“双沟村这移风易俗的典型,比换亲强百倍!
以后各村都得学着点!”
台下掌声雷动,公社通讯员早就把县电台和报社的记者请来,记者们踮着脚调试海鸥相机,“咔嚓”
一声就把黄主任举杯子的画面定了格,还围着新人家长采访。
朱家老汉攥着烟袋,面对录音笔抹着眼角,声音有点发颤:“早先俺还怨胡同志多管闲事,不让俺们换亲,今儿个才知道,胡同志是为俺们好!”
话没说完,“噼里啪啦”
的鞭炮声就响了起来,红纸屑落了一地,跟铺了层红地毯似的。
台上的新人们胸前都别着大红花,连成一片红云,对着相机笑得格外甜。
这场喜宴虽说一切从简,可热闹劲儿却让社员们记了好几年,双沟村也凭着这事儿,在全公社出了名。
胡悦把这事写成报告,黄主任签了字就送到了县里。
没成想才过两天,县里就批了文件,让全县都向汤阳公社学习。
文件下来那天,胡悦正在会计室拨算盘,算着公社的农具账,赵利民举着盖着红戳的公文,风风火火冲了进来,吓得算盘珠子“哗啦啦”
掉了一地。
“胡悦同志!
县里批了!
让全县学咱双沟村!”
赵利民的嗓门震得窗户纸都晃,胡悦弯腰捡算珠,抬头时眼里满是惊喜——她当初哪能想到,自己只是想帮知青们改改模样,竟让双沟村成了全县的标杆。
半年后的县里表彰大会上,赵利民终于得偿所愿,上台做了典型发言。
胡悦坐在台下,手里拿着笔记本,看着台上的赵利民——他举着盖着红戳的文件当扇子,脑门上的汗把胸前的大红花都打湿了,阳光透过窗户照在花上,折射出细碎的光。
“人要富,先修路!
办实事,多动脑!
俺们大队的知青胡悦同志,那可是真了不起!”
赵利民的声音有点发颤,攥着演讲稿的手,比当年接新娘时抖得还厉害。
胡悦看着他,忍不住笑了——要知道以前赵利民还总说她“净搞花架子”
,现在倒成了她的“宣传员”
。
转年开春,公社拨的水利款下来了,村里立马打了第一口机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