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她将石板推向我:“不是你要带走全部,而是要教会世界如何倾听。”
我猛然醒悟。
承名者不该只有一个。
真正的延续,不在于某个人背负所有亡魂,而在于让每个愿意的人,都能成为一段旋律的守护者。
我取出莉娜的梦纸,将其投入虚空。
纸张瞬间展开,化作一片漂浮的星图,上面标注着三百个最容易复现的初级咏唱片段。
每一个都附带动作指引、情感提示与梦境关联符码。
“从这里开始。”
我说,“谁想听,谁就能学。”
人群渐渐安静下来。
一些较完整的灵魂主动站出,开始示范最基础的“诞生之咏”
。
其他人围拢过去,像久旱之地迎接甘霖。
我看到伊薇拉站在角落,眼神仍充满怀疑,但她的手指已不自觉地随着节奏轻颤。
我趁机启动彩虹笔,将当前场景编码为一段“意识种子”
??不是完整记录,而是一种可复制的精神模板,能让接收者短暂体验“参与咏唱”
的感觉。
只要有人接触这段信息,内心便会种下一颗想要学会的渴望。
做完这一切,我切断连接,奋力向上游去。
冲出水面时,我几乎窒息。
躺在甲板上大口喘息,却发现掌心不知何时多了一粒沙。
它静静躺着,泛着微弱金光,像一颗凝固的星辰。
回到陆地后,我立即联系全球文化传播网络,发布了“意识种子”
文件,并附上一句话说明:
>“这不是录音,不是教学视频,而是一次邀请。
>如果你在听完后做了奇怪的梦,
>那说明,有谁正在试着靠近你。”
七十二小时内,反馈如潮水般涌来。
东京一名高中生梦见自己站在海边敲鼓,醒来后发现自己能准确画出塔洛瓦召名鼓的纹路;巴黎一位盲人音乐家在收听音频后,流着泪说他“听见了一个女孩呼唤母亲的声音”
,经比对,正是伊薇拉临终前的最后一句话;甚至在南美雨林深处,一位皮拉罕族长老托人辗转送来口信:“你们的歌里有鱼的语言。”
最令人动容的,是一位澳大利亚原住民小女孩的来信。
她写道:“昨晚我梦见一座会唱歌的岛,有个姐姐教我唱一首关于贝壳的歌。
今天我把这首歌唱给奶奶听,她说那是她小时候听过的故事,但早就忘了词。
现在我们都哭了。”
我知道,那是伊薇拉。
她找到了新的耳朵,新的喉咙,新的心跳。
一个月后,我在日内瓦举行的“濒危文明复兴峰会”
上发表了演讲。
没有PPT,没有讲稿,我只是站上台,闭眼,开始吟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