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
风波渐渐平息。
五月初,首个由“回声”
用户自发组织的线下互助会成立,命名为“灯芯社”
。
成员全是曾发布过高危录音并成功走出困境的年轻人。
他们定期聚会,轮流担任倾听者,不提建议,不说“你应该”
,只说“我在”
。
而“记忆食堂”
南区分站迎来一位特殊主厨??周素芬的儿子陈默。
这个曾在MZ-007项目中作为实验助理的年轻人,二十年来隐姓埋名,辗转各地从事临终关怀工作。
他在母亲遗物中找到了韩凌留下的联系方式,主动提出加入。
“我妈常说,食物是另一种语言。”
他在首场活动中端着一碗热汤面说,“她说,当你说不出话时,至少还有温度能传递过去。”
那天晚上,他讲了一个故事:
>“F-12,是个烧伤女孩。
她脸上有疤,从不照镜子。
我们让她每天对着录音机说一句‘我喜欢自己’,她说不出,就改成哼歌。
三个月后,她录了一段清唱,《茉莉花》。
她说:‘这首歌不嫌弃我的声音,所以我也不嫌弃我自己了。
’
>后来项目终止,她消失了。
去年,我在一家康复医院做志愿时,遇到一个护士。
她哼歌的样子特别熟。
我鼓起勇气问:‘你以前……是不是参加过什么心理实验?’
>她愣住了,然后笑了:‘你是说那个让我唱歌的项目吗?我现在每天都照镜子,还谈恋爱了。
’”
台下寂静无声,有人悄悄抹泪。
韩凌坐在角落,想起自己最初接手疗养院旧址时的迷茫。
那时他以为自己是在整理一段被遗忘的历史,现在才明白,他只是打开了一扇门,让那些曾被强行关闭的声音,重新流淌出来。
六月的第一天,槐树苗抽出嫩绿新叶。
小舟带来一台旧式录音机,是张建国从废品站淘来的。
“我想让它天天听着声音长大。”
他说。
于是,每个清晨,福利院的孩子们都会轮流对着录音机说一句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