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多元化经营本来是企业发展扩张中的一种常规化选择,很多已经在某些产业很成功的企业家由于盲目自信,误以为自己在一个产业成功的经验也可以如法炮制地实施在其他产业中,他们过于相信自己过去成功的经验和历史,原始积累时期的顺利让他们非常亢奋,认为“别人能干的我也能干,而且能比他们干得更好”
,甚至产生“只有想不到的,没有做不到的”
想法。
因而,即使是他们不懂,而且也没有熟悉相关知识的人才,他们也可以逐步涉猎到自己不熟悉的一些产业领域,盲目扩张。
因为在自己不熟悉的新领域中存在着诸多风险和不确定因素,所以,除了一些个别的成功案例以外,绝大部分企业陷入多元化经营的陷阱,留下增长乏力、周转不灵、管理滞后、债台高筑等一系列的后遗症,“四面出击”
导致最终“四面楚歌”
。
由于企业家不能正确对待自己的经营能力而导致决策失误的例子已经发生的太多了,曾经辉煌一时的巨人集团的总裁史玉柱就称自己是“一个著名的失败者”
。
当初巨人集团以生产保健品起家,企业的“脑黄金”
红遍中国大江南北,企业成功以后,史玉柱也开始盲目自信,完成初步资金积累的巨人集团草率地进入了一个自己完全不熟悉的产业——房地产产业,投资12个亿修建巨人大厦,投资4.8亿元修建黄山绿谷旅游工程,在上海浦东买下3万平方米土地准备修建巨人集团总部。
最终在修建巨人大厦时,由于资金链脱节,后续资金无法到位,巨人集团轰然倒塌。
在2001年的“中国民营科技企业新世纪高峰论坛”
上,史玉柱做总结时坦言,巨人集团在今后进行投资时,要把握好几个原则:首先,投资领域要放在朝阳产业中;其次,只投资在熟悉的产业中;再次,在投资的产业中,要能够充分发挥自己公司的人力资源的优势;最后,如果一旦出现投资失误的苗头,要当即不计损失地放弃投资。
目前在很多场合中和媒体上,还是经常听到一些企业家信誓旦旦地要把自己的企业做大到世界五百强。
不可否认,企业家拥有宏图大志是一件好事,而且由他们的口号也可以看出,他们具有很强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荣誉感,他们对于国内企业的发展抱有很高的热情和期望。
但是这要建立在企业家对自己的经营能力有了全面了解的基础之上,只有在此基础上提出企业的发展目标,才是切实可行的。
有一个典故经常被业内人士所提起,三株的老总吴炳新曾经语重心长地对巨人的老总史玉柱说:“不该挣的钱别去挣,天底下黄金铺地,不可能通吃。
这个世界**太多了,但能克制欲望的人却不多。”
虽然他们两个人后来分别因为“超常规扩张”
和“超常规多元化”
而失败,但是这句话却非常值得企业家们深思。
天底下没有能够赚完的钱,懂得在适当的时候放弃也是一种智慧的体现,因为选择放弃需要比选择拥有具备更大的勇气和胆识。
每一个企业家的能力毕竟都是有限的,由于当前行业分工日趋细化的特点,一个人的能力会不可避免地受到诸多制约,想要在每一个领域里都成为专家是不可能的。
非理性地好高骛远、贪大求全,盲目进行多元化战略扩张也就会把自己推进泥潭、不可自拔,苦心经营多年的成果一朝成为泡影。
不只是在中国,国际上很多知名企业的多元化扩张也同样没有得到双赢的结果,在这里不得不提到曾经名列《财富》杂志“美国500强”
中第七名的美国安然公司,它成立于1985年,以电力和销售天然气能源产品起家,在全球拥有3000多家子公司,掌握着美国20%的电能和天然气交易。
公司的领导阶层想当然地认为,只要安然公司投资,无论在任何产业都会取得成功。
因而在随后公司的多元化经营中,安然公司把业务扩展到很多领域,例如从事能源零售交易和其他商品配销运送业务,提供全球财务和风险管理服务,并涉足高速电信网络业务等一系列自己完全不熟悉的产业领域。
但是,IT产业充满了高风险,安然公司急功近利地进入知识经济网络科技的前沿,最终导致公司大幅亏损。
然而,安然公司饮鸩止渴,为了股市上的股票繁荣而选择了做假账,结果只能无奈地倒闭。
韩国的企业家们对于多元化也同样有着疯狂的热爱,其最大的五个财团所涉及的行业平均达到了140多个,而且多元化的速度也异常惊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