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铁本公司仅以自身的两亿资金,能够绕开中央投资项目的审批,投资了一百多亿的大项目,如果背后没有地方政府的支持,是根本不可能实现的。
正因为铁本公司是当地的利税大户,而且能够解决当地的部分就业问题,所以才能够得到地方政府关于资金和土地等方面的优惠,从而可以一路绿灯放行。
而使地方政府可以甘冒风险违背中央政府规定的原因,无疑就是它们对于政绩的渴望。
第四,政府部门投资的示范效应也吸引了众多企业跟风涌入相关盈利领域。
由于政府部门的投资需求膨胀,大批基础建设投资和更新改造投资项目纷纷上马,由此增加了对于钢材、水泥、电解铝等原材料的需求,煤、电、油、运等能源供给部门出现全面供不应求的情况。
政府部门的投资需求扩张给上下游产业的蓬勃发展创造出更多的市场机遇,企业是市场经济这个有机体中最为基本的细胞单位,只要出现市场盈利机会,它们肯定不会放过。
在地方政府的“示范效应”
和“导向效应”
的影响下,众多企业也随之跟风涌入这些出现盈利机会的产业,它们的投资需求也跟着地方政府投资需求的扩张而节节攀升,共同导致本可避免的投资过度。
我们可以通过以下的分析大致估量出政府部门力量在本次宏观经济过热中的大小。
衡量宏观经济是否过热的一个标志是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而国有经济的固定资产投资额在很大程度上就反映了政府部门的实际投资。
在表2中我们可以看到,2002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是43499.91亿元,同比增长16.9%,其中国有投资额18877.35亿元,占到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43.40%,同比增长7.2%;2003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是55566.61亿元,同比增长27.70%,其中国有投资额21661亿元,占到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38.98%,同比增长14.70%。
[4]
表2按固定资产投资的经济类型分类单位:亿元
资料来源:本表数据来源于国家信息中心数据中心的新华在线网。
我们再从另外一个角度来分析政府部门在推动本次宏观经济过热中的力量(见表3),在我国,基本建设投资可以说基本上是由政府部门推动的。
而在更新改造投资中,中央项目更新改造投资额和地方项目更新改造投资额两项,在2002年分别为1953.46亿元和4797.09亿元,在2003年分别为1915.96亿元和6708.90亿元。
房地产行业中,2002年房屋施工面积为304428.15万平方米,其中国有经济占了63874.61万平方米,2003年房屋施工面积为343741.65万平方米,其中国有经济占了66758.04万平方米。
[5]
表3按固定资产投资的管理渠道分类
资料来源:本表数据来源于国家信息中心数据中心的新华在线网。
虽然我们无法精确地计算出政府部门在投资中究竟占了多大的比例,但是由这些数据可以大致分析得知,在本次投资需求迅猛增长中,政府部门的推动可以说成为最主要的原因。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不难得出一个结论,这次宏观经济过热,政府部门应当负起最主要的责任。
出于政绩的压力和腐败的动机,地方政府部门大肆进行城市规模扩张、提升城市档次,即使面临资金缺乏的现实,它们也毫不节制地开展基础设施建设,开工了一批形象工程和面子工程,从而拉动了投资需求。
另外,它们大肆铺张地从事大量的低等重复建设而间接带动起来的各种投资,完全超越了成熟的市场经济必须的投资需求,成为导致这次宏观经济过热的最为主要的原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