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在出让土地使用权以后,地方政府仍有责任跟踪管理,防止土地在利用中用途、权属发生变更。
2.政府信用不应该再进入信贷活动中
很多地方政府部门通过让相关的国有企业部门大规模开展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来满足自己的投资需求,投资主体名义上是国有企业,其实可以说就是地方政府。
国有企业在很多时候都是通过向银行贷款来满足投资要求的,在它们背后,政府信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所以,如果要抑制地方政府的投资冲动,那么就应该让地方政府从具体的经营活动中彻底退出来。
政府的职能是提供公共产品,但这不是说政府一定要进行具体的投资活动,政府应该从财政收入的具体情况出发,量力而行地安排公共产品投资项目,当政府自身的财力不足时,可以尝试与民间资本合作,共同提供公共产品。
其实,就我国目前的现实情况而言,供水、电力、道路与桥梁、垃圾处理等公共事业部门依然存在着诸多问题。
不仅公共产品的提供数量急需提高,而且服务质量也亟待增强。
而只有当这些部门的投资主体不再局限于国有企业,能够让民间资本进入以后,相应的困难才可以逐步解决。
首先,通过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的竞争,能够提高投入产出比,提高公共事业项目的效率,也会有利于解决目前国有企业存在的问题。
由于地方政府和国有企业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国有企业在很多时候只能是服从地方政府的投资愿望,根本不会考虑项目的效益如何,政企不分、盲目投资的现象在我国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善,目前国有企业自身的问题还很多,改制仍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当相关的公用事业部门放开以后,也就引入了竞争机制,由此可以打破政府部门提供公共产品的垄断状况,有利于国有企业的政企分开。
而且只有当政府部门退出投资主体以后,才能真正做到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平等地竞争。
民间资本投资于公共事业是必然要求有回报的,新上项目的可行性也会得到更深刻的论证,这样就能够防止政府部门的投资膨胀,提高投资效率和公共产品的服务质量。
其次,让民营企业参与部分公共产品的提供,也有利于解决很多地方政府财力不足的情况。
目前我国正处于高速发展时期,社会生活各方面对于公共产品的需求也是与日俱增,同时,很多原有的公共产品也已经陈旧老化,面临着急需更新的局面。
地方政府部门本次扩大城市建设规模、提升城市的档次,投资活动也主要是集中在这些公共事业领域中。
虽然政府投资需求膨胀丝毫未减,却又面临地方财政收入的约束,所以只能求助于银行。
但是由于项目的可行性不尽人意,而且很多提供公共产品的国有企业自身问题重重,效率低下,导致最终无法归还贷款。
面临着国有企业从银行借贷越来越难,通过土地转卖的收益空间越来越小,民间资本进入公共事业正好弥补了财政资金的不足,同时也可以避免一些不合理的投资项目上马,相对节约政府的财政开支。
目前已经有一部分民营资本进入了市政基础建设领域,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这也论证了在我国民营资本进入公共事业领域的可行性。
当然,政府还是必须继续加大财政对公共产品投入的力量,不能因为民营资本的进入而完全放弃自己的义务和责任。
而且由于公共产品的特殊性质,在民营资本进入以后,政府更要加强监督,以保障公共事业的安全,防止公众的利益受损。
作者说明
本文是探讨我国2003年9月到2005年的那次宏观经济波动。
后来的实践表明,本文的分析是正确的。
本文所提出的对策在后来的实践中被证明是有效的。
当然,本文中对一些宏观经济理论的新认识,在理论创新上也有一定的价值,尤其是本文对后来中国在宏观上可能出现的问题的预测,也具有准确性。
例如,提出出口导向会引发总需求膨胀,中国必须要解决出口导向型模式的不足等预期,都被实践所证实。
本文是我与博士生董进共同完成的,发表于《社会科学战线》2005年第7期,后被《新华文摘》2005年第15期转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