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一、引发本次宏观经济过热的原因分析
banner"
>
近两年来,我国的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一直在持续增加。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表的统计公报,2003年我国的人均收入已经达到了1090美元。
而由国际经验可知,当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突破了1000美元的门槛以后,该国的消费结构就会升级,人们消费的基本方向由满足温饱转向享受和发展,从而会增加对住房、汽车、高科技电子产品、旅游产品、文化教育、医疗保健以及环境等方面的需求。
在2002年和2003年,我国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人全年消费性支出分别为6029.88元和6510.94元,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人生活消费性支出分别为1834.31元和1943.30元[1]。
在人们的消费需求增加、消费结构发生变化以后,不同产业之间的盈利机会也就随之发生变化,企业投资的方向也相应变动,从而带来产业结构的相应升级。
产业的升级在现阶段主要体现在汽车业和房地产业等一批产业的蓬勃发展上。
在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以后,私人购车的需求也随之不断扩大,这是促进汽车工业高速发展的最主要原因。
2002年我国汽车工业的产量为325.1万辆,比上年同期增长90.9万辆,增长幅度为38.81%,2003年我国汽车工业的产量为444.37万辆,比上年同期增长119.27万辆,增长幅度为26.85%[2]。
汽车工业不仅产值在不断增加,而且产业效益也在不断提高。
随着人们收入的不断增长,对于住房的消费需求和房地产的投资需求也是与日俱增(见表1)。
房地产业在近年来的发展有目共睹。
表1近三年来房地产业的发展状况
资料来源:本表数据来源于国家信息中心数据中心的新华在线网。
这些产业的蓬勃发展增加了对于钢材、水泥和电解铝等原材料的需求,同时也拉动了相应上游原材料能源产业和下游服务行业的发展。
当跨进人均收入1000美元的门槛以后,居民的消费需求和企业的投资需求相互作用,两者螺旋式的上升,从而共同推进了宏观经济的加速发展,这种纯市场因素是构成此次宏观经济过热的原因之一。
我们不能否认这种纯市场力量在此次宏观经济过热中所起到的拉动作用,然而政府部门的力量才是导致本次宏观经济过热的最主要原因。
从2002年下半年开始,各地政府纷纷开展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扩大城市规模,提升城市档次,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任何地方政府都不可避免地会遇到政绩考察的压力,但是它们却已经不可能再像以前那样开办国有企业或是开展新的投资项目了。
因为在已经开放的竞争领域中,国内的民营企业都已颇具规模,政府新建的国有企业根本就没有能力去和这些富有活力的民营企业进行竞争。
所以,摆在地方政府部门面前的唯一选择就是进行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开展市政建设工程。
另外,某些地方政府非常热衷于基础设施建设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相应的政府官员可以从中获取寻租的机会。
在当前的社会监督机制还不甚完善的情况下,一些地方政府官员为了自己的私利,大肆开展低等重复建设,通过投资大规模的市政工程建设,获得更多的机会从中渔利,中饱私囊。
这两方面重要原因共同促成了政府部门的投资过度。
然而很多地方政府自身的财政能力却非常有限,但是即使这些政府部门面临缺乏资金的实际情况,它们仍然各尽其能地筹措资金,如火如荼地开展着投资活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