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文学

三格律诗发展的基本脉络(第1页)

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三、格律诗发展的基本脉络

banner"

>

中国古代诗歌的发展,经历了一个由不讲求格律到讲求格律的演变过程,这一演变过程的转折点是南朝齐梁时期。

南齐永明年间,周颙发现了汉语的平上去入四种声调。

后沈约将四声用之于诗歌的格律,总结出作诗时应避忌的“八病”

伴随着“声律说”

的日益盛行,诗人在创作中特别注意对偶及音调和谐,一种讲究格律的新诗体——永明体——逐渐发展起来。

这种新诗体实是格律诗的滥觞。

“永明体”

的代表诗人有谢朓、沈约等人。

谢朓以山水诗著名,诗风清新流丽。

宋人严羽说:“谢朓之诗,已有全篇似唐人者。”

他创作的新体诗对唐代格律诗的成熟有一定影响。

诗歌发展到唐代,迎来了高度成熟的黄金时代。

唐人在永明体的基础上继续探索,促使诗歌格律日益发展成熟,从而确立为一种崭新的诗歌体制。

初唐的前五十年,代表唐诗面貌的是以上官仪为代表的“上官体”

上官仪作诗严格讲求对仗,提出了“六对”

“八对”

等名目,为后来格律诗的发展设立了一种规范。

“上官体”

的创作者主要是皇帝身边的大臣,因而体现出浓厚的宫廷文学气息。

初唐时期在思想内容上更具开创意义的是随后的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他们的诗虽然因袭了齐、梁风气,但诗歌题材在他们手中得以扩大,五言八句的律诗形式也在他们手里初步定型。

王勃的代表作《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是千载传诵的名句。

骆宾王的《在狱咏蝉》托物比兴,是初唐五律中情采与风骨兼备的佳作。

稍晚的沈佺期、宋之问,则进一步总结了六朝以来声律方面的艺术经验,最终确立了律诗的形式。

沈佺期的七律《古意》、宋之问的五律《度大庾岭》等是律诗定型的标志。

盛唐是格律诗形式与规律的完成期。

盛唐初期,张九龄、贺知章、王湾、王翰等著名诗人对唐代格律诗的发展各有建树。

如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从格律形式方面来看,已经非常工整,且写景鲜明,气势壮美,日益向着风骨与声律俱备的方向前行。

到王维与孟浩然等盛唐诗人手里,格律诗已日益成熟。

孟浩然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宿建德江》,王维的律诗《使至塞上》《山居秋暝》等,都已经体现出非常成熟的格律运用技巧,进一步标志了近体格律诗的完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我的玩家能成神重生之娱乐圈事件簿破浪逆天仙尊2枕上欢宠:隐婚总裁难伺候文娱从自媒体开始邪王,请放过大秦从献仙药开始满级大佬从斗罗开始我在日本当剑豪穿进古早虐文里当妈粉求求你当个正经法师吧我在火影修仙左苏我差亿点成了普通人最强仙尊重生都市没金手指照样无敌梦魇侵袭:我变成了怪物!直播:开局证明无限多元宇宙大唐黑脸神我真不是法爷升平乐大佬从娱乐模拟开始昼夜[综英美]改造基地建设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