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文学

四七言绝句(第9页)

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②朱雀桥:六朝时金陵朱雀门外横跨秦淮河的大桥,邻近乌衣巷。

故址在今南京聚宝门的镇淮桥。

③旧时:指晋代。

【评析】

《乌衣巷》是诗人刘禹锡《金陵五题》中的著名绝句。

这是一首怀古诗,借描写乌衣巷的今日风景,感慨六朝士族的消逝,并寄寓对历史的思索。

第一句突出“野草花”

野草野花滋蔓在曾经行旅繁忙的朱雀桥畔,可见朱雀桥已是何等荒凉。

第二句表现出乌衣巷不仅映衬在败落凄凉的古桥背景之下,而且还呈现在斜阳的残照之中。

“斜”

字用得极妙:一为夕阳西下,日薄西山的惨淡景象;一为残破景象的写照,乌衣巷衰草乱生,杂物横积,人迹罕至,斜阳笼罩着荒凉的乌衣巷。

诗人运用以小见大、见微知著法,在朱雀桥后填上野草花,在乌衣巷口挂上夕阳,当年的繁华与今日的破败立刻构成鲜明的对比。

这种历史巨变、盛衰兴亡的转折在“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中得到充分体现。

诗人举重若轻,怎么展现历史的巨“大”

变迁?择取王、谢两大家族的没落。

怎么展现两大家族的没落?择取燕子这一“小”

物。

“旧时”

二字,赋予燕子以历史见证人的身份。

“寻常”

二字,则强调今日的居民是多么不同于往昔。

燕子冬去春归,同一地点,曾经是“王谢堂”

,现在为“百姓家”

,两者的反差,反映世事变化,富贵无常,从中不难体会作者对这一变化发出的沧海桑田的无限感慨。

【辑评】

不言王、谢堂为百姓家,而借言于燕,正诗人托兴玄妙处。

——明·唐汝询《唐诗解》

若作燕子他去,便呆。

盖燕子仍入此堂,王谢零落,已化作寻常百姓矣。

如此,则感慨无穷,用笔极曲。

——清·施补华《岘佣说诗》

总见世异时殊,人更物换,而造语妙。

——清·徐元梦《历代诗发》

【相关资料】

孙晓明:《夕阳下的挽歌——读刘禹锡的七绝〈乌衣巷〉》,《中文自修》1995年第2期。

庄筱玲:《悲欣交集的凭吊——〈乌衣巷〉的一种解读》,《古典文学知识》2000年第2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替身越来越可爱怎么办诸天最强女主如珠似宝我继承了古老神秘组织当我不死之后七十年代之军嫂来自古代重生八零暴发户式恋爱黑莲花皇后她权倾朝野我在足坛疯狂刷钱灶神崽崽穿成娃综对照组一世独尊山村小神农都市之仙尊归来仙界网络直播间从木叶开始的大剑豪万灵主君龙耀九天团宠之蒋家小女会仙法死亡万花筒纯阳武神我的清纯大小姐少年王穿书后,我和男主死对头he了开局被骗加入向往娘娘们拼命宫斗,丑王妃摆烂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