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文学

二古人鉴赏品评散文的主要观点(第2页)

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的观念得以定型。

总体上说,这一经典口号是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一个体现,对古代散文的发展有重要的影响,促使古代散文向着重实用、重道德的方向发展。

不过,对“道”

的过分强调,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文学性的充分发挥。

2.不平则鸣

“不平则鸣”

是韩愈提出的观点。

《送孟东野序》言:“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草木之无声,风扰之鸣;水之无声,风**之鸣;其跃也或激之,其趋也或梗之,其沸也或炙之。

金石之无声,或激之鸣。

人之于言也亦然,有不得已者而后言,其歌也有思,其哭也有怀。

凡出乎口而为声者,其皆有不平者乎。”

韩愈从事物的普遍规律立论,指出了创作触发的必然性。

他强调创作的触发来源于外界,外界的作用引起创作的冲动,而社会人事激发的创作冲动往往尤其强烈。

不平则鸣说,指出了创作触发的心理根据,对于解读品评散文中的思想情感有重要的认识价值。

3.精粗内外

所谓精粗内外,是对文学作品构成的考察,认为文学作品由精粗或内外两方面构成。

清代刘大櫆以精粗论文:“神气者,文之最精处也;音节者,文之稍粗处也;字句者,文之最粗处也。

然论文而至于字句,则文之能事尽矣。”

(《论文偶记》)姚鼐论文之精粗更为细致,他说:“所以为文者八,曰神、理、气、味、格、律、声、色。

神、理、气、味,文之精也;格、律、声、色,文之粗也;然苟舍其粗,则精者亦胡以寓焉?”

(《古文辞类纂·序目》)这些观点对于品评散文艺术有重要参考价值。

4.义理、考据、辞章

义理、考据、辞章是桐城派三位一体的论学论文术语。

姚鼐首次系统地提出和阐述了义理、考证(考据)、文章(辞章)三者相统一的观点,树立了桐城派文论的纲领。

义理、考据、辞章相统一包含三层意思:一是三者作为构成“学问”

“文章”

的一部分,各有存在的需要和价值,不可偏废;二是三者应该互相吸收和补充,以使各自更加丰富和完善;三是三者的关系是有层次的,“义理为干,而后文有所附,考据有所归”

(王先谦《续古文辞类纂序》)。

重义理以端正立言之旨,谈考据以充实作文内容,这都是站在古文家的立场上,从如何写好文章的角度来说的。

这是作为文章家的桐城派与单讲理学的“义理派”

、只重考据的“考据派”

不同的地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电影世界交换师七年顾初如北沧元图没人告诉我这不是游戏疯批美人带崽征服娱乐圈我做噩梦能变强外室之妻恰逢雨连天万界大表哥英雄无敌之佣兵术修大巫团宠格格是食修紫藤花游记我靠脸在无限流世界装小可怜娘娘她独得帝心木叶:从解开笼中鸟开始!快穿之反派也是有骨气的邪王火妃:殿下等着瞧七零之彪悍娘亲斗罗大陆之星罗大帝病弱权臣被悍妻喊去种田快穿三界之我的宠物是阎罗大佬星际之真千金在种田我一个NPC能有什么坏心思荣光[电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