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庆历五年,由于庆历新政遭到反对,范仲淹离开朝廷,出知邓州(今湖南省邓州市),实际上与被贬岳州的滕子京的境遇非常相似。
这是一篇应邀而作的记文,但作者不去详细记述岳阳楼的修建情况,也不是为了单纯描绘岳阳楼的美丽风景,更没有为滕子京歌功颂德。
作者关注的核心,是一个关乎立身处世的问题:在政治打击和宦海浮沉中应当抱持一种怎样的心态?因此,全文在结构上,只略写作记缘由和岳阳楼的概观,引出登楼者的“览物之情”
,重点描绘了明丽和晦暗的两种洞庭之景,以及因览景之不同而带来的心境悲喜。
在此基础上,最后提出一种超越这两种情境的境界,就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高远情怀,点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的文章主旨。
这是作者的内心思考,也是与滕子京的共勉,凝聚着作者忧国忧民的政治品格与超越物我的人生态度。
这种闪光的精神是《岳阳楼记》之所以能够成为千古名篇的重要原因。
在艺术特点上,本文除了结构严密、构思精妙外,还引入了许多骈偶之句,尤其在描摹景物时,往往对仗工整,词采富丽。
骈散结合的句式,读来朗朗上口。
不仅如此,作者还充分融会了写景、叙事、议论、抒情等表现手法。
在简明的记事中引出景物的描摹,在精彩的写景中牵带其情感的波澜,又在情绪的绵延之处生发出议论。
可谓由事入景,由景生情,由情化理,精彩无比。
范文正公为《岳阳楼记》,用对语说时景,世以为奇。
尹师鲁读之曰“《传奇》体耳”
。
《传奇》,唐裴铏所著小说也。
——宋·陈师道《后山诗话》
首尾布置与中间状物之妙,不可及矣,然最妙处在临了断遣一转语,乃知此老胸襟宇量,直与岳阳、洞庭同其广大。
——宋·楼昉《崇文古诀》
【相关资料】
袁行霈:《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讲析》,《名作欣赏》1981年第1期。
江立中:《〈岳阳楼记〉:一朵迁谪文学的奇葩》,《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3年第3期。
前赤壁赋①
苏轼
壬戌之秋②,七月既望③,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清风徐来④,水波不兴⑤。
举酒属客⑥,诵明月之诗⑦,歌窈窕之章⑧。
少焉⑨,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⑩。
白露横江⑾,水光接天。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⑿。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⒀,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⒁,羽化而登仙⒂。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⒃。
歌曰:“桂棹兮兰桨⒄,击空明兮溯流光⒅。
渺渺兮予怀⒆,望美人兮天一方⒇。”
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21),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22),如泣如诉。
余音袅袅(23),不绝如缕(24)。
舞幽壑之潜蛟(25),泣孤舟之嫠妇(26)。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