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文学

第 13 章 太学求师(第2页)

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荀忻拿着两卷竹简,感受到了命运的恶意。

都到了古代,他怎么还要继续求学?

这一天,荀忻便穿着青色儒袍,头戴帻巾,袖子里揣着两卷竹简,前去太学报到。

荀彧已经去了宫中当值,走前还殷殷叮嘱他,“何伯求显名太学,有他相荐,入学乃是易事。

然有得便有失,只怕有人因此与你为难,忻弟应当有所防备。”

大佬的示警荀忻怎能不上心?于是他做好了一番心理建设,预演了种种情景,以应对突发状况。

太学设立在雒阳城南,傍水而建,高大的石门前有一片极开阔的广场,广场上立有石碑四十六块。

这正是熹平四年汉灵帝为避免经书章句有误,命当代名儒同时也是大书法家的蔡邕,写定五经之文,以隶书刊刻在石碑上,耗时八年,史称“熹平石经”

碑落成之时,前来参观摹写的人络绎不绝,一日间车乘千余辆。

无数儒生学子闻此消息,不远千里,负箧曳屣而来,专门来太学门前抄写经书。

在此之前,东汉顺帝时也曾修缮太学,扩建房舍,以致太学生一度达到三万之众[1]。

荀忻往石碑群中走去,此刻也仍有几人身影或坐或立,悬腕持笔,在抄写经书。

少年凝视着刻满隶书的高大石碑,笔迹端正浑厚,字形介于隶书与楷书之间,左侧落款“熹平四年蔡邕伯喈书”

苍茫天地间,碑文顶天立地,仿佛是先贤遗音,亦或是千古圣铭,凛然庄严不可侵。

这些在他眼中不过是历史遗迹,对时人来说,却是神圣的天下至理。

荀忻不再逗留,他进门找到主事的学官,把郡里的文书与何颙的推荐信一起奉上。

五十多岁的老学官,须发灰白,眼睛有些浑浊,他展开简牍仔细辨识了一会儿,便为他登记造册,并递给他一片单支的竹简。

荀忻接过来看了看,这支竹简上写着他分配到的住处在某房某室。

“先生见谅,弟子在城中有居处,不需住学中。”

荀忻行完礼,把竹简又奉了回去。

他兄长已经在友人的帮助下在雒阳买了房,正等着择日从馆驿搬过去。

太学中本来便人多屋少,其实更希望人人都如荀忻这般在城中住,老学官答了声“不怪”

后,把他带来的两卷竹简还给了他。

“足下自往讲堂寻博士顾伯梁,请他为汝择定儒师。”

荀忻称诺,按照老学官指的路找过去,眼前的讲堂有内外

之分,长十丈,广三丈,讲堂内外分席而坐,有近百儒生在座听讲,而一儒者独坐榻上,侃侃而谈。

诸生肃然无声,安静非常,因此即使在座儒生众多,满堂也只能听到师长一人之声。

只听得师长引经据典,剥丝抽茧讲得细致。

在场的人数比得上荀忻大学时上公共课的人数,只是从老师到学生都是端正跪坐,障碍物低矮,想要站着混进去的难度系数偏大,荀忻犹豫了片刻,还是放弃了这个念头。

是被抓住了多丢人啊。

他百无聊赖地站在堂外等着,看天上云卷云舒,判断云相天气。

突然听得有人疑道:“足下为何立于此?”

荀忻侧身看去,此人身材高大,眉目端正,分明束发未冠,看起来却有二十余岁的模样,是一位同样身穿儒服的学子。

荀忻拱手作揖,“在下今日初入学中,在此等候顾伯梁博士。”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星际之真千金在种田水与火(原名服不服)你跑不过我吧恋爱要在模拟后抱上鱼尾巴后娘娘们拼命宫斗,丑王妃摆烂上位穿书后我和摄政王HE了从港综签到成为传说韩警官我在通关游戏当大佬追击半岛死亡万花筒众神世界重生从夺舍自己开始诸天之从新做人楼白的游戏王奇妙冒险丹皇武帝我是大渣男[快穿]重生成世子的心尖宠王爷在上,王妃她绝色无双农门娇俏小厨娘守寡后我重生了离婚后我成了娱乐圈大佬破产男配不想跟我分手一人之开始的道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