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4)壮丁与青年所占成数,以较多为宜。
(5)能自成一社会单位(Naturalunity)。
(6)居民多为直接生产者。
(7)人口约五千至一万为宜。
[100]《乡村教育实验区筹备近讯》,载《社友通讯》,第5卷1、2、3期合刊,1936。
[101]石玉昆:《花县乡村教育实验区的实验工作》,载《教育研究》(广州),第77期,1937。
[102]实验事项纲领有三:(1)训练乡村青年,养成乡村服务之中坚人物;(2)普及乡村教育基础,建造乡村文化之中心组织;(3)倡导乡村建设,并试行普及教育办法。
[104]《乡村教育实验区筹备近讯》,载《社友通讯》,第5卷1、2、3期合刊,1936。
[105]王璋:《二月余来寸进工作之报告》,载《社友通讯》,第5卷7、8期合刊,1937。
[106]实验区更名函请国立中山大学校长鉴核备案,原函如下:“敬启者:本会日前决定实验区区址设于增城镇龙,定名为‘广东省教育厅国立中山大学中国社会教育社合办镇龙乡村教育实验区’,并曾分函各机关在案。
现以增城镇龙未尽适合选区标准,经于十月二十二日第一次董事会决议定花县龙翔为实验区区址,并决定区名改为‘广东省教育厅国立中山大学中国社会教育社合办花县乡村教育实验区’。
又同日会议决议董事会及实验区各刻印章一颗。
董事会印章文曰:‘广东省教育厅国立中山大学中国社会教育社合办花县乡村教育实验区董事会之钤记’,实验区印章文曰:‘广东省教育厅国立中山大学中国社会教育社合办花县乡村教育实验区钤记’。
均经记录在卷。
现查董事会钤记经于本月二十四日启用,实验区钤记亦以颁发该区应用,除分函外,相应录案连同印鉴二纸函达,敬乞鉴核备查为荷!
闻校长业已照准备案,并经致函董事会查照云”
。
《合办花县乡村教育实验区董事会印鉴准备案讯》,载《国立中山大学日报》,第2283期,1936-11-04。
[107]《国立中山大学广东省教育厅中国社会教育社合办花县乡村教育实验区进行计划草案》,载《社友通讯》,第5卷7、8期合刊,1937。
[108]总工作范围为26乡、139个村庄、9858户,人口共计51506人,乡民以耕地为生,实验区共有耕地45050亩。
其中基本区的3个乡村共有1563处农户8898人,有小学两处、私塾7处,文盲约有57000人,失学儿童约925人。
《国立中山大学广东省教育厅中国社会教育社合办花县乡村教育实验区进行计划草案》,载《社友通讯》,第5卷7、8期合刊,1937。
[110]王璋:《二月余来寸进工作之报告》,载《社友通讯》,第5卷7、8期合刊,1937。
[111]王璋:《二月余来寸进工作之报告》,载《社友通讯》,第5卷7、8期合刊,1937。
[112]《乡村教育实验区筹备近讯》,载《社友通讯》,第5卷1、2、3期合刊,1936。
[113]《花县乡村教育实验区董事会第一次会议》,载《社友通讯》,第5卷5期,1936。
[114]《社友通讯》,第5卷7、8期合刊,1937。
[115]石玉昆:《花县乡村教育实验区的实验工作》,载《教育研究(广州)》,第77期,1937。
[116]《花县乡教实验区制定进行计划暨各项章则》,载《民众教育通讯》,第7卷1期,1937。
[117]《民众教育馆暂行规程》,见教育部社会教育司:《社会教育法令汇编》,99~101页,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
[118]石玉昆:《花县乡村教育实验区的实验工作》,载《教育研究(广州)》,第77期,1937。
[119]《前奏》,载《社友通讯》,第5卷7、8期合刊,1937。
[120]《社友通讯》,第5卷7、8期合刊,1937。
[121]《后记》,载《社友通讯》,第5卷7、8期合刊,1937。
[122]石玉昆:《花县乡村教育实验区的实验工作》,载《教育研究(广州)》,第77期,1937。
[123]《乡村青年训练设施法则》,载《社友通讯》,第5卷7、8期合刊,1937。
[124]《国立中山大学广东省教育厅中国社会教育社合办花县乡村教育实验区进行计划草案》,载《社友通讯》,第5卷7、8期合刊,1937。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