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25]第5卷9期,编后语中,指出受教育是人民的权利,“可是我国的大多数人民,现在还不能普遍享受这种应有的权利。
虽然政府正极力推行普及教育的政策,但是问题的解决,必然需要全体知识分子的动员,把自己获得的知识,毫不吝惜的即去传给大家。
杨翼心先生郑重的揭起了这‘教学做教’的檄文,希望社友们共同来展开‘知识人’应负的使命!
民众教育运动的发展,是有其历史的必然性。
所以民众教育出路问题讨论会的出席者,大家虽同样在现实方面摸索到不少的困难,但一经向客观方面阐发,无不加强了乐观的信心。
这一篇短短的散记,因限于篇幅,粗读起来,也许会使读者发生不能捉住要领之感。
但言语中容有含蓄之处,正希望读者们进一层的思索,或许可以得到若干理论上的启示吧”
。
[26]很显然,编辑部通过这些《编辑后记》,进一步将《社友通讯》“沟通社员意见”
宗旨发挥得更为充分。
必须指出的是,《社友通讯》作为同仁杂志,尽管每期仅有寥寥数页,但稿源一直处于不大充裕状态。
除直接刊登征稿启事外,编辑利用各种方式呼吁社友广开稿源,利用前文所讲的“编辑以后”
是较为便捷方式,如第2卷1期,“在这一周岁中,多赖各方面的指教和陈大白林敬之许竹君诸先生的帮助,各地特约通讯员的赐稿,所以在整整十二月中,总算平安度过,幸告无恙。
现在二周岁又开始了,希望从前指教的,协助的,赐稿的,诸位先生们仍抱诲人不倦的态度继续赐教。
……本刊篇幅虽然很有限,内容也很简单,我们却不能不认为他是本社唯一灵魂,因此凡我同志,均应以爱护、抚育,使他继续发展,永远生存”
。
[27]第3卷10期编辑再次呼吁:“执笔者胥为本社社员或教育界知名之士,由编者再三函请,各将其精心大作,贡献于读者诸君。
惟本社社员有千余人之多,编者难以一一奉请,遗珠之处,存所难免,除对赐稿诸君表示谢忱外,尚希各地社员,慷慨执笔,随时赐以论文宏论,藉光篇幅,是为至幸。”
[28]第5卷1、2、3期“花县实验区第二年专号”
,编辑后记中有“本刊为沟通社友消息,及介绍社会教育理论与实施起见,甚盼各地读者暨吾社全体社友,本爱护本刊的热忱,源源惠稿”
[29]。
期待读者特别是全体社友多多赐稿。
编辑直接约稿是常见方式,如前文编辑自陈“再三函请”
外,亦可从刊发文章的作者按语中寻找凭证。
“此次勘察区址经过,前遵赵光涛先生之嘱,已由熊于江苏省立徐州民众教育馆出版社之《教育新路》第廿七八合期编就勘察洛阳民教实验区区址报告专号,以公告于同志之前。
兹复承本社储心斋兄再三函嘱报告社友,熊义不容辞,爰再简略报告如右。”
[30]“笔者此次由邹平南返,道经无锡访友,与本刊编者储志先生晤谈片刻,他要我为《通讯》写一点东西。
……但为了践我当初的‘宿诺’,所以在旅途跋涉倥偬之际,将过去半年参加邹平乡建研究院内部工作时,被邹平的空气所浸育而汲起的几点比较有价值的杂感,不成熟的、不周密的,且不合时的写出来,谨求教于本社各同志。”
[31]蔡衡溪称“近接本社《社友通讯》编者心斋先生来函,说是为欲增加社员兴趣,拟于本社《社友通讯》编印年会专号,嘱我一定贡献拙见,我以事关社员义务,未便推辞,仅就个人对于本届年会想望所及,供述拙见于次”
。
[32]“兹应本刊编者的函约(就第四届年会中心问题,笔者注),贡献一些我的意见,作为祝望与参考。”
[33]“此次教育部民众教育委员会开会,集国内民教专家于一堂,公同研究,关系于民教前途,极为重要,全国瞩目。
会毕后,中国社会教育社亟欲将开会情形,在《社友通讯》内详细列出,以副关心民教人士之望。
以本人列席会议,属将情形报告,爰于会后草此,藉图报命,此起草本文之动机也。”
[34]从整体效果看,专题性征稿最为奏效,1937年6月15日,编者在《社友通讯》面对全体社友发布“本刊征稿启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