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61]黄裳:《民众学校招生暨留生问题研究》,92~98页,广州,国立中山大学,1935。
[62]许公鉴:《本院实验民众学校二十年度第一学期之实验方案》,载《教育与民众》,第3卷3期,1931。
[63]周德之:《评商务印书馆“识字课本”
》,载《教育与民众》,第2卷5期,1931。
[64]沈百英:《对于周德之先生评“识字课本”
的说明》,载《教育与民众》,第2卷7期,1931。
[65]甘导伯:《民众学校课程论》,载《教育与民众》,第1卷1期,1929。
[66]《决议案全文》,见中国社会教育社编:《中国社会教育社第一届年会报告》,54页,无锡,民生印书馆,1932。
[67]冯国华:《民众学校课程标准草案》,载《教育与民众》,第4卷3期,1932。
[68]《决议案全文》,见中国社会教育社编:《中国社会教育社第一届年会报告》,53~55页,无锡,民生印书馆,1932。
[69]李邦权:《中国社会教育社第一届年会的前前后后》,载《教育与民众》,第4卷1期,1932。
[70]《决议案》,见中国社会教育社编:《中国社会教育社第二届年会报告》,47~48页,无锡,民生印书馆,1933。
[71]钟灵秀、顾良杰:《民众学校课程标准之又一探讨》,载《教育与民众》,第6卷1期,1934。
[72]钟灵秀、顾良杰:《民众学校课程标准之又一探讨》,载《教育与民众》,第6卷1期,1934。
[73]表格说明:民众学校初级班最初期读作写应混合,并注重铅笔练习,嗣后仍可混合教学,互相联络,但书写宜逐渐注重;高级班读作写虽分别,仍应互相联络,必要时,仍得混合教学,书写宜侧重毛笔。
钟灵秀、顾良杰:《民众学校课程标准之又一探讨》,载《教育与民众》,第6卷1期,1934。
[74]《决议案》,见中国社会教育社编:《中国社会教育社第三届年会报告》,52~53页,无锡,民生印书馆,1935。
[75]钟灵秀:《草拟民众学校课程标准之经过》,载《民众教育通讯》,第4卷6期,1934。
[76]赵冀良:《民众学校课程标准之一探讨》,载《教育与民众》,第5卷10期,1934。
[77]储志:《中国社会教育社第三届年会之种种》,载《教育与民众》,第6卷1期,1934。
[78]《社务报告民校课程标准准令试用》,载《社友通讯》,第3卷10期,1935。
[79]《民众学校课程标准草案》,载《教育部公报》,第7卷13、14期合刊,1935。
[80]钮长震:《民众学校课程标准草案实验报告》,载《民教通讯》,第2卷9期,1936。
[81]林宗礼:《部颁民众学校课程标准草案之研究实验》,载《教育与民众》,第8卷2期,1936。
[82]该馆特别声明:试用教育部颁《民众学校课程标准草案》办法,分为直接实验和辅导推广两种,希望以不同的环境,不同的人力与财力,得到一个比较客观的结果。
但因环境、经济人员种种不同的关系,未能完全遵照规定的各科选材标准,例如国语科在直接实验的民众学校里采用本馆自编的《初级山东农民读本》和庄泽宣编的《人人读》,在辅导推广的民众学校里,多用定县平教会出版的《农民千字课》和本馆自编的《初级合作读本》。
上列各书的内容除《人人读》注重趣味教材外,其他多以介绍公民常识为主旨,与教育部规定的标准用意是一致的。
此外,如体育科因试用各校多是夜班晚课,且无多余时间,除学习一点国术外,普通体操未能充分实行。
[83]樊月培、朱智贤:《试用部颁民校课程标准草案的意见》,载《山东民众教育月刊》,第7卷6期,1936。
[84]《民教情报教育部民教消息汇志修正民众学校课程标准》,载《教育与民众》,第8卷6期,1937。
[85]教育部:《社会教育法令汇编》第二辑,4~6页,重庆,商务印书馆,1940。
[86]赵冕:《社会教育行政》,145页,长沙,商务印书馆,1938。
[87]陈礼江:《民众教育》,441页,上海,商务印书馆,1935。
[88]李云亭:《民众教育馆概论》,载《教育与民众》,第2卷8期,1931。
[89]周佛海:《各县农教馆实施二十一年度最低标准工作之总检查》,载《江苏教育》,第2卷12期,1933。
[90]夏承枫:《殷鉴不远》,载《山东民众教育月刊》,第4卷1期,1933。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