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换句话讲,如果理事会群体以知识生产的高校为主,则社会教育的理论建构、专业人才培养以及学科化程度都相对较高,较高的社会声望容易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作为后备力量。
教育行政人员的存在,是该事业赢得政府行政力的一种筹码,而其他著名的学术团体、知名出版社主要人物的在场,则是其社会影响存在和扩大的表征。
大学作为培养人才、生产知识的场所,教授们拥有较高的社会声望。
理事会群体中的有代表性的高校教师,分布有明显的地域性。
就理事来源来看,江苏省立教育学院的专家学者居核心地位,这和该院作为主要发起人有直接关系,加上其为国内第一所专门社会教育师资培养机构,毕业生多就职于社会教育界,它在社会教育领域影响日益增大,3名常务理事中有2位出自该院,且俞庆棠兼任总干事,除表中现任职于江苏省立教育学院的理事及候补理事外,孟宪承、雷沛鸿、傅葆琛、李蒸、刘季洪、马宗荣等人均先后受聘就教于该院。
1939年举行中国教育学会学术团体联合会时,时人给予中国社会教育社这样的评价:“中国社会教育社成立八年,会员分布各地,该社理事多为江苏省立教育学院教授”
。
[29]揆之史实,江苏省立教育学院每次年会与会代表也最为集中,在社务活动及年会中,该院亦拥有相当大的话语权。
社会教育作为国民政府用“行政力”
铺设的事业,与政府各级行政人员关系密切。
无论是日常事业推动,还是社教社学术团体的会务进展,都有数量不菲的政府行政人员参与其中。
尽管历届年会应邀出席的教育行政、政府部门的官员,在年会上亦发表重视社会教育的言论,或给予中国社教社经费补助及支持,[30]不少属于职务行为,但他们的参与,为社教社打造“政学两界”
平台提供了可能,而且,还为理事会群体政策参与做了坚实保证。
地方知名社会教育机构亦是理事会群体职业分布的重要地带。
从理事会成员组成看,历史悠久、办理效果明显的省立民众教育馆、省立民众教育实验学校负责人纷纷在列,如江苏省立南京民众教育馆馆长刘云谷、朱坚白,省立镇江民众教育馆馆长祁锡勇、刘绍桢,省立南通民众教育馆馆长孙枋,山东省立民众教育馆馆长董淮;浙江省立民众教育实验学校校长尚仲衣、河北省立民众教育实验学校校长尹全智等人。
他们凭借省立社会教育机构的优势,大多“述而有作”
,探索出各具特色的省立民众教育馆的运行模式,将实践升华为理论。
必须指出的是,笔者仅仅是为了分析取样的方便,将理事会群体职业分布状态采取线性分析,实际上,以李蒸、陈礼江、俞庆棠、雷沛鸿、刘季洪、陈剑修等为代表的社会教育家群体中核心人物,行走在“学术与行政之间”
,甚难清晰界定此疆彼界。
实际上,多身份、身份交叉几乎是理事会核心成员的“复调结构”
,而他们政教合作的共识延展到社会教育家整个群体,社会教育家群体的“政学两界”
之间的职业流动,为社会教育事业赢得更多的行政力支持作了伏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