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文学

三战后复员再出发(第2页)

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16)切实办理农业推广的工作,以促进农业生产。

(17)指导各地民众运用各种新式的生产工具和技术,以促进各种工业的发达。

(18)依照各地的情形,组织妇女会,切实推行家庭教育,以转移社会的重心。

(19)根据实际的需要,组织和辅导各种合作社,积极展开业务,期能成为社会活动的中心。

[18]

遗憾的是,国共两党国内战争战火重燃,社教社第五届年会中心问题“社会教育与新中国之建设”

根本没有机会展开便戛然而止,无疾而终,社教社雄心勃勃的再出发计划很大程度上被搁浅,时不我与,徒叹奈何!

20世纪上半叶国人追求现代性和反省现代性并存,构成了社会变革的内在张力,教育作为变革社会晴雨表一样的历史存在,概莫能外。

社会教育作为一种“以教育改造达社会改造”

的思潮,现代和传统的巨大缝裂,在这里得到一种神奇的缝合尝试。

社教社于1931年年底成立,此时“尊西崇新”

已逐渐落潮,在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党右翼权势实体主导下,“中国化”

“本土化”

呼声日高,“由追求思想而变为改造现实,由高唱‘世界’而改为呼唤‘中国’”

[19]。

社教社虽以留学生为核心成员的主体,但参与其中的人们似乎不再单单“挟洋自重”

作为争夺话语权的砝码,从而表现出来一个看似悖论而又普遍存在的现实,即它的成立不仅进一步促进西方成人教育理念在中国的传播和扎根,而且还壮大了反省现代性思潮的整体声势与影响,他们在用一种去新教育、去专业化的“反省现代性”

方式,来追求中国社会教育现代化的理论体系构建。

在他们的理论构建体系里,桑代克的成人学习心理、杜威的实用主义、巴伦的现代生活课程理念与儒家传统“仁义礼智信”

、新儒家的朝会和谐相处;在他们的制度设计中,现代与传统一片融洽,在“唤起民众”

“复兴民族”

背景下,不仅塾师、地方士绅、乡村自然领袖、青年骨干重组学董会,乡村学校重新被打造成地方文化中心,而且民间艺术形式被再次重视,说书、唱戏、滩簧、国术、民谣旧形式重焕光彩,与幻灯、电影、人体挂图一起,列入社会教育方式。

作为体制内的知识分子,他们热衷于政学两界的双轨行走,身份变化为争夺社会教育的话语权力增加砝码的同时,亦沟通了政学两界,践行了“政教合一”

的路径设计。

质言之,以“研究社会教育学术,促进社会教育事业”

为宗旨的社教社的出现,不仅仅完成了社会团体的民间力量整合,努力政学两界的联络,更为重要的是,它促使了这种现代性与反省现代性并存的内在张力进一步深化,这一点,学界长久以来未给予应有的重视。

揆之史实,社教社社团形象的“自我塑造”

大多包含一定的自我标榜色彩,“他者视野”

恰恰提供了这样一种相对疏离的观察,为那群35~50岁为主体的青壮年知识精英打造的社教社提供一种理性的、中立的历史理解和观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锦衣玉令我从凡间来三界劳改局美食征服全星际[直播]萨尔桑娜篡位皇帝的后悔药漫威十二符咒曲线升迁:权道情谋西游化龙藏锋恰逢雨连天我伪装成了美少女的第二人格重生1997拜师九叔蚀骨痴缠病娇厂督的小宫女捡到一个神光棒三国:我杀敌就能变强重生嫡女她福运旺旺踏出生天梦魇侵袭:我变成了怪物!流放前我已经富可敌国了御前心理师超神学院武道天使之旅师兄全员皆反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