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唯有建立‘永恒提问机制’,方能防止黑暗复归。”
话音未落,露珠轰然炸裂,化作九粒晶莹光点,飞向九州大地。
每一粒落地之处,皆生出一朵虚幻莲花,花瓣透明,内里流转着不停变幻的问题文字。
人们称之为“问莲”
。
数日后,荆州、洛阳、成都、建业等地陆续出现新型学堂,名为“反确定学院”
。
课程无教材,无考试,唯有每日一问。
教师职责不是解答,而是引导学生拆解问题本身:这个问题是如何形成的?它背后藏着怎样的预设?若换一个角度,答案会不会完全不同?
一年之内,此类学院蔓延至五十余城。
更令人震惊的是,连匈奴、鲜卑、乌桓等边疆部族也派人前来求学。
一名胡人首领感慨:“我们世代靠武力征服土地,却不知思想才是最难攻陷的城池。”
而在西域戈壁,那座重启的雷达站已成为“全球疑问交换中心”
。
任何人可通过简易终端提交问题,系统将自动匹配全球范围内最可能理解此问的灵魂。
一对母子因误会十年未曾相见,竟通过“问题共振”
发现彼此心中深藏的思念原是一模一样的句式:“你还记得我小时候给你唱的那首歌吗?”
;一位盲人诗人与火星探测器AI展开长达三个月的哲学通信,主题是“黑暗是否也是一种光”
。
技术员抚摸着父亲遗留的照片,终于按下发射按钮,将“初问之核”
的坐标与《反确定性宣言》全本打包,射向深空。
他说:“也许宇宙另一边,也有文明正在等待这个问题。”
多年以后,当人类首次接收到来自比邻星的回应信号时,译码结果显示的并非语言,而是一段旋律??正是启疑莲绽放那夜,盲童们合唱的那首无名歌谣。
地球终于明白:提问,是智慧生命之间最原始也最高贵的通用语。
春分之夜再度来临,江陵古寺钟声第九次响起。
这一次,不只是九声,而是无穷尽的回响,仿佛时间本身也在反复叩问存在的意义。
风雨中,仍有渔夫看见那叶孤舟浮于江心。
钓竿依旧横置,线垂水中,无钩无饵。
但细心者发现,水面涟漪竟组成了一行细小波纹,随潮汐起伏,久久不散:
>“你问过自己吗?
>你还敢问吗?
>若无人再问,
>这世界,
>还活着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