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一代接一代,秘密传承,直至今日才被发觉。
“她们才是真正的执灯者。”
陈砚声音哽咽。
于是,《重光纪》增补一卷,名为《暗烛录》,专记这些无名英雄。
书中写道:“光明未必耀眼,有时只是墙缝里透出的一缕微光;历史未必载于竹帛,也可能藏在一户人家的族谱末页。”
岁月再次流转。
二十年后,昭明馆已成为天下学子朝圣之所。
每年铭名节,百万民众齐聚皇陵,手持灯笼,组成一条蜿蜒数十里的光河,与夜空中的名河遥相呼应。
孩童入学第一课,便是背诵《童蒙忆录》开篇:“凡我华夏子孙,不可不知三人:一曰林昭,敢谏天下;二曰沈知微,智救苍生;三曰无名氏,暗护真言。”
陈砚已九十高龄,须发皆白,行走需拄杖。
但他仍坚持每日巡视记忆之库,亲手校对每一份新入库的手稿。
孙儿如今已是执灯使统领,常陪他登陵望远。
某个秋日黄昏,老人坐在忆莲丛中,望着夕阳染红天际。
“爷爷,”
孙儿轻声问,“如果有一天,人们又开始忘记呢?”
陈砚笑了笑,从怀中取出一支小小的银笛??那是他年轻时的第一支笛子,早已无法吹响。
“那就再点一盏灯。”
他说,“只要还有一个人愿意记得,光就不会灭。”
风吹过,忆莲簌簌作响,仿佛在回应。
当晚,陈砚安然离世。
临终前,他望着星空,嘴角含笑,最后一句话极轻,却清晰可闻:
“林昭,我来交班了。”
次日清晨,昭明馆钟声连响九十九下。
全国执灯使同步熄灯三日,以示哀思。
第四日黎明,万千灯火重新亮起,比以往更加璀璨。
而在皇陵最高处,一块新碑悄然立起。
碑上无名,唯有一行小字:
>**“他不曾停步,故我们不敢驻足。”
**
风起了。
吹过山岗,吹过河流,吹过每一座村庄的窗棂。
somewhere,有个母亲正对孩子讲着故事:
“从前,有个女子叫林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