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那个男孩叫岩温,傣族。”
所长说,“他吸毒最重的时候,还能在幻觉里唱出整部《召树屯》。
清醒后却不记得自己唱过。
我们录了下来,你要听听吗?”
磁带按下播放键。
苍凉的男声穿透电流噪音响起,旋律古老悠远,带着祭祀般的庄严。
翻译后才知,那是傣族招魂曲中的核心段落:“归来吧,迷失的孩子,火塘边的米饭还热着,阿妈的眼泪没干……”
“他母亲早年病逝,父亲酗酒而亡。”
所长叹气,“这首歌,是他唯一记得的童年。”
剧组决定为岩温单独做一场微型《重逢》。
他们在营地操场搭了个简易舞台,背景是一幅手绘的傣寨图景:竹楼、槟榔树、澜沧江蜿蜒如带。
演出开始前,张松文让人把录音循环播放,音量调到最大,顺着山谷风向扩散。
奇怪的事发生了。
第三天清晨,一名守卫报告:对面山上有个老太太,连续两天站在崖边听歌。
她不会汉语,拿着一根竹杖,嘴里跟着哼唱片段。
经当地民委协助,确认她是岩温的姨妈,住在缅甸一侧的村寨。
当年战乱分离,她以为外甥早已死于战火。
相见那日,老人赤脚走过泥路,见到岩温的第一刻,扑上来抱住他,用傣语不停地说:“你还活着!
你还记得妈妈的歌!
那就没丢!”
岩温泪流满面,颤抖着唱起整首招魂曲。
老人随之起舞,动作缓慢却庄重,像是在完成某种仪式。
“你们知道吗?”
她后来对张松文说,“在我们寨子,人死了要唱七天招魂曲。
但如果活人忘了回家的路,也要唱??因为心迷了,比死更可怕。”
这句话被写进了下一季预告片。
归途上,静怡收到一条短信:甘肃民乐县传来消息,林晓梅的墓碑前,每天都有陌生人留下纸梅花。
最近一次,有人放了一双红色童鞋,卡片上写着:“这是我女儿买的,她说:‘阿姨,春天来了,你不冷了吧?’”
与此同时,上海那位阿尔茨海默症老人,在听完《无声者》录音合集后,第一次主动说出妻子的名字:“玉芬……我想她了。”
香港义工团传来新消息:那位听见祖父声音的孙女,已在社区发起“延迟之声”
项目,收集长者生前录音,在特定天气条件下自动播放,让后代“偶然遇见”
亲人的叮嘱。
“我们正在建立情感气象学。”
王杰笑着说,“风速、湿度、温度??这些物理参数,也许真的会影响记忆的传播方式。”
回到陇西那晚,老兵照例吹起口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