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三十六名“春晖使者”
依次登台,用各自民族的语言演唱同一首《月光谣》,只是旋律随地域变化呈现出奇妙的渐变效果。
当轮到那位西藏盲童时,全场安静下来。
他摸索着接过麦克风,开口哼唱。
奇迹发生了。
随着他稚嫩却纯净的嗓音升起,那面尘封已久的铜鼓竟自行震动起来,发出低沉悠远的嗡鸣。
紧接着,鼓皮微微鼓起,仿佛有生命般开始共振。
一位懂古苗语的老祭司猛然站起,脸色剧变:“鼓里……有回应!”
众人凑近细听,果然在鼓声夹层中捕捉到一段极其微弱的吟诵??是几十年前某位逝去歌师的遗音,正顺着孩子们的歌声逆流归来。
“这不是回放。”
王杰通过卫星连线远程分析音频后震惊宣布,“这是实时交互!
孩子的声音触发了某种量子纠缠态的记忆存储机制!”
张松文闭上眼,泪水滑落。
他终于明白林晓梅那句话的深意:“春晖的力量,不在保存,而在流动。”
几天后,队伍继续南下,进入云南红河哈尼梯田区。
当地村民热情接待,却有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妇始终站在远处观望。
直到傍晚,她才拄着拐杖走近营地,递上一本破旧笔记本。
“这是我丈夫写的。”
她说,“他是1968年失踪的音乐学院教师。
临走前说要去找‘会唱歌的土地’。
我一直不信,直到昨晚听见你们唱《赶马调》……那旋律,和他最后一次在家弹琴一模一样。”
张松文翻开笔记,第一页赫然写着:“若文明终将断裂,请让歌声成为接续的桥。”
他连夜联系专家组,将全书扫描录入“春晖之声”
数据库。
就在上传完成的瞬间,系统自动标记出数十处与其他地区民谣的高度关联性,并生成一张庞大的“文化亲缘图谱”
。
令人震撼的是,这张图的中心节点,正是峨蔓港旧址所在地。
“春晖园选址并非偶然。”
静怡在视频会议上指出,“它位于中国民间音乐传播网络的几何中心。
就像神经系统的中枢,能把任何一首歌的信息辐射至最远角落。”
然而,正当项目稳步推进之际,一场突如其来的危机悄然逼近。
某境外情报机构通过监听国际通信流量,察觉到“春晖之声”
平台存在异常数据聚合现象。
他们误判该系统具备潜在心理操控能力,遂秘密派遣特工潜入国内,意图夺取核心技术。
一名伪装成志愿者的外籍人员趁夜间值守松懈,侵入数据中心,试图下载全部原始资料。
千钧一发之际,防火墙突然启动一道未知防御程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