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离阵的高温气浪突然化作金色的火舌。
张叙舟盯着防护服外的热成像仪,指腹在超导能量导管的接口处攥出冷汗——这根祖父遗留的金属管,此刻正被5000℃的熔区热浪炙烤,管壁的三星堆玉璋粉末在高温下泛起红光,像濒死的余烬。
护江力的数值被这股灼热的能量压得喘不过气,142700→142600→142550,第7次监测时,导管的输入端突然冒出青烟,星能炉的能量储备条不仅没涨,反而像被蒸发般下跌,每秒钟损失0.1克母矿能量。
“再高1℃就会汽化。”
苏星潼将液态道源能注入导管的符文槽,透明的能量液接触高温瞬间沸腾,却在玉璋粉末的催化下凝成金色的膜,“祖父的‘超导秘术’藏在这层膜里——玉璋成分能让导管在临界温度下保持超导性,就像给冰块裹了层不化的衣。”
她突然指向祖父日记里的“液态激活法”
插图:导管需先通30秒液态道源能,让符文“记住”
母矿能量的流动轨迹,“这不是硬接,是让导管‘学会’在火里舀水。”
观战区的“材料学云支援”
频道瞬间被技术帖淹没。
中科院团队上传的“液态金属冷却套”
设计图在热评区炸开:用镓铟合金包裹导管接口,既能耐受5000℃高温,又能传导多余热量,像给接口戴了层“隔热手套”
。
甘肃王栓柱的首播画面里,他儿子正用铁匠铺的“蘸火术”
演示:烧红的铁块浸入冷水前,先涂一层黏土(模拟玉璋粉末),铁块瞬间凝成青黑色,“爹你看,这样就不会裂!”
画面里的铁块冷却时,熔区的导管突然停止冒烟,接口处的温度稳定在4999℃,像被施了定身咒。
善念值在69.7亿处泛起金红双色,69.8亿→69.9亿。
张叙舟的指尖抚过导管上的螺旋纹,突然触到一处微凸的刻痕——这与祖父1973年在超导实验笔记里画的“能量引导槽”
完全吻合。
记忆闪回1991年观测站的金属作坊,老人用黄铜管弯出同样的螺旋,说“热流像犟驴,得顺着它的脾气开渠,不然会踢翻水桶”
,那时他不懂,此刻将液态道源能顺着螺旋纹注入,突然明白:这螺旋不是装饰,是让高温能量“绕着走”
的缓冲带,每圈螺纹都能降低0.5℃的传导效率。
但熔区的反扑藏在能量流里。
当第一股母矿能量顺着导管流入星能炉时,能量纯度突然从99%跌至70%——熔区的辐射粒子正顺着导管缝隙钻进能量流,像沙子混进清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