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他站在人群前,张开双臂,却没有说话。
下一刻,亿万灵魂同时感受到一股暖流涌入心底,像是童年时母亲的怀抱,又像是临终前最后一丝安宁。
许多人跪倒在地,泪如泉涌,不是因为悲伤,而是因为终于明白了什么是“被完全接纳”
。
梦醒之后,全球犯罪率创下历史新低,战争区域陆续宣布单方面停火,甚至连极端组织内部都爆发了大规模叛离事件。
一名前指挥官在接受采访时说:“我梦见了我的敌人……他抱着女儿哭,和我一样怕黑。”
又过了二十年。
地球上的国家概念逐渐淡化,取而代之的是“共感圈”
划分??以情感联通密度为核心指标的新型社群单位。
国界依然存在,但已不再是隔离的屏障,而是不同文化节奏之间的缓冲带。
科技发展并未停滞,反而加速前进。
人工智能终于突破“情感理解”
瓶颈,不再模拟人类情绪,而是学会如何与人类共同创造新的情感形态。
一种名为“协感体”
的新型智能诞生了,它们不具备自我意识,却能在群体情感危机时自动介入,扮演调解者、倾听者甚至安慰者的角色。
例如,在一场即将爆发的大规模抗议活动中,三十七台协感体悄然出现在现场,以柔和的灯光和舒缓的声波引导人群进入冥想状态。
两个小时后,原本剑拔弩张的双方坐在一起分享食物,讨论如何共建社区花园。
人们开始意识到,真正的进步从来不是征服自然,也不是超越人性,而是让每一个生命都能在不伤害他者的情况下,尽情表达自己的存在。
而在这漫长变迁的背后,始终有一句话,如风般穿行于世代之间:
>“我在听。”
它出现在新生儿的第一声啼哭中,藏在老人弥留之际的微笑里,回荡在暴雨夜归人推开家门的瞬间。
它不属于任何人,却又属于每一个人。
某年冬至,一名盲童被父母带到静思园。
他看不见晶石,也分不清方向,却坚持要独自走到森林中央。
他在那里躺了很久,忽然笑了,说:“有人牵我的手了。”
父母含泪蹲下,问他是谁。
孩子摇摇头:“我不知道名字……但他告诉我,谢谢我还愿意来听。”
当晚,全球共感网络记录到一次异常波动,强度虽弱,却覆盖了整个生物圈。
分析显示,这次波动的波形特征与人类胎儿在母体内听到的第一记心跳完全一致。
科学家们沉默良久,最终关闭了所有仪器。
因为他们终于懂得,有些答案,不需要数据证明。
只需要一颗愿意倾听的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