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这不是偶然中毒。”
她的声音冷了下来,“他们是测试剂量,观察儿童神经系统对新型有机磷化合物的反应速度。
TCEP只是掩护,真正的目标是下一代认知能力。”
王海生脸色变了:“你是说……他们在做生物实验?”
“不止。”
达瓦扎西站起身,饭盒放在一边,“他们在建立‘毒性反应模型’。
哪个年龄段最敏感,哪种暴露方式最隐蔽,甚至家长多久才会发现异常??这些都在他们的记录里。”
她掏出手机拨通周博士电话,“立刻启动‘毒土计划’二级响应,把所有疑似神经毒性污染物列入紧急监测清单,特别是那些不在农检目录里的工业副产物。
我要每个参与‘童声数据库’的家庭收到预警通知。”
电话那头沉默两秒:“你怀疑攻击者已经开始人体追踪?”
“我已经确认。”
她说,“他们不怕我们揭发污染源,因为他们本就想让我们自己暴露弱点。
现在每一条被举报的排污口、每一个被标注的风险点,都是他们在绘制‘社会脆弱性地图’。
他们想知道:哪里监管松懈,哪里民风怯懦,哪里的孩子最容易被收买或恐吓。”
挂了电话,她转身走进监测中心。
屋内暖气依旧不足,但她顾不上这些。
电脑屏幕上正跳出一条新警报: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某牧区节点突发信号紊乱,持续时间已超过十分钟。
奇怪的是,当地并无极端天气,且设备自检正常。
她调出该节点的历史数据流,逐帧分析。
突然,她在一段温湿度曲线中捕捉到一个微小的锯齿波??频率极低,周期精确,不像自然波动。
“这是编码。”
她低声说。
她将波形导入解码程序,十分钟后,一行文字浮现:
**“种子会腐,根须易折。”
**
不是语音注入,而是通过环境参数本身传递信息。
攻击者已经掌握了“根系计划”
的数据结构,能利用温度、湿度、土壤电导率等合法变量嵌入加密指令。
这种手法叫“侧信道渗透”
,曾用于军事卫星控制系统入侵。
她立刻联系李哲。
电话响了很久才接通。
“我在边境线上。”
他的声音压得很低,“刚截获一批跨境物流单据,里面有大量标为‘农业科研样品’的冷冻箱,目的地全是偏远村镇的小学和农业科技站。
开箱抽检发现,里面装的根本不是种子,而是经过基因编辑的微生物菌群,部分携带耐药基因片段。”
“目的呢?”
她问。
“破坏本土微生物生态平衡。”
李哲说,“长期释放这类菌株,会导致土壤自我修复能力退化,农作物抗病性下降,最终迫使我们依赖特定公司的‘改良菌剂’??而专利全在境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