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而这种改装,需要持有村级运维钥匙才能完成。
“内鬼?”
王海生接到消息时正在田里查看番茄根系。
“不一定。”
达瓦扎西冷静分析,“也可能是有人冒充维修人员,利用公众信任混入。
现在全国三百多个站点,不可能每个都由我们亲自盯守。”
王海生沉默片刻,忽然抬头:“那就让每个人都成为哨兵。”
他召集村委会,提出一个大胆计划:将所有监测设备的操作权限下放至家庭单位,每户认领一台仪器或一段巡查路线,实行“责任到人+交叉监督”
制度。
同时,在每个村设立“生态信用积分”
,凡参与巡检、举报可疑行为者,可在合作社兑换种子、化肥甚至子女教育补助。
村民们响应热烈。
短短一周,冯家屯就有七十八户报名,连七十岁的赵奶奶都争着要管那台土壤CT机,“我眼神好,看得清电表跳数!”
更让人意外的是,这项机制迅速被其他村庄复制。
湖南某山村甚至搞起了“环保擂台赛”
,每月评比“最佳绿盾之家”
,优胜者家门口挂上用回收塑料制成的发光牌匾,夜里亮起绿色光芒,宛如星辰落地。
而达瓦扎西则把注意力转向技术防御。
她联合几位高中生和返乡大学生,开发出一套“蜂鸣协议”
??给所有监测终端加装声纹识别芯片,只有录入过授权语音指令的本地村民才能进行关键操作。
一旦检测到陌生口音或远程遥控指令,设备会自动进入锁死状态,并向云端发送求救信号。
这套系统首次实战,便立下奇功。
七月中旬,河北邯郸一处新建监测站触发警报。
值班少年小刘听见设备发出异样蜂鸣,透过窗户看见两名身穿蓝工装的男子正蹲在配电箱前作业。
他悄悄拍下照片,通过加密频道传给达瓦扎西。
经比对,对方制服上的企业标识与当地电力公司不符,且车辆牌照为套牌。
警方连夜出击,当场抓获两名嫌疑人。
审讯得知,他们是受雇于一家“环境咨询公司”
,任务是拆除并替换特定监测设备的核心传感器,费用高达五万元一台。
更令人咋舌的是,他们的客户名单中,竟有两家曾获得政府环保补贴的企业。
消息曝光后,舆论哗然。
媒体纷纷追问:“谁在纵容污染?谁在破坏守护者的防线?”
国家纪委监委介入调查,一场针对“伪环保产业链”
的专项整治拉开序幕。
八月初,十余家企业被吊销执照,多名官员落马。
生态环境部顺势推出“阳光监测工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