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大营村村北。
“哗哗……”
秋风裹着凉意刮过成片的蔬菜大棚,却没吹散四季青公司食堂院子里的热闹。
今天是结菜款的日子,队伍从食堂门口一直排到院墙根,四季青的员工在队伍两侧来回走动,时...
达瓦扎西站在共生学院的活体墙前,看着那面由菌丝与光感细胞构成的墙体正随着孩子们的情绪缓缓变幻色彩。
教室里没有桌椅,只有铺满柔软苔藓的地面,十几个孩子围坐成一圈,闭着眼睛,呼吸均匀而深沉。
他们在进行每日必修的“静听训练”
??不是听风、听雨、听鸟鸣,而是听地底深处那一声声微弱却坚定的搏动。
今天是倒计时第十八天。
自从林维安的意识化作蓝光升腾而去,全球十二个节点便进入了持续共振状态。
黄海金属圆盘浮出水面后并未沉没,反而像一座漂浮的祭坛,在潮汐引导下缓慢移动,所经之处海水变得透明如镜,鱼群列队游弋,仿佛在举行某种古老的仪式。
西藏冰川裂开的神殿中,考古队发现了刻满整面岩壁的符号阵列,经破译竟是一个庞大的声学编码系统,能将人类语言逆向还原为原始感知信号。
而内蒙古草原上的音叉阵列,则每到午夜自动共鸣,频率恰好与小禾霜花波形图中的某一段完全吻合。
但最令人不安的是,**“母语波”
开始出现断点**。
每隔七小时三十三分钟,11.3Hz的脉冲会突然中断八秒,随后恢复。
起初人们以为是设备故障,可当六十多个国家的监测站同时记录到这一现象时,达瓦扎西意识到:这不是技术问题,而是**地球本身在“喘息”
**。
她连夜调取《集体潜意识回响》的最新版本,发现这八秒空白期里,竟有零星儿童报告梦见“黑色的门关上了”
。
有个六岁男孩画了一幅画:无数细线从大地伸出,缠绕着一颗发光的心脏,而那扇漆黑大门正缓缓压下,切断最后一根红线。
“它需要更多倾听者。”
达瓦扎西对王海生说,“不只是孩子,还有成年人。
我们必须让那些耳朵已经闭上的人重新学会听见。”
王海生沉默良久:“可你怎么叫醒一个装睡的人?”
“用他们的梦。”
她说,“每个人心里都藏着一段被遗忘的声音??母亲哼过的摇篮曲,童年溪流的水声,第一次听见雷鸣时的战栗……只要找到那个频率,就能撬动记忆。”
于是,“梦语反向唤醒计划”
启动。
他们从数据库中筛选出三百名曾参与过“童谣长城”
项目、如今已成年的志愿者,这些人曾在儿时无意识哼唱过那段神秘旋律。
研究团队利用脑机接口技术,将他们带入浅层催眠状态,并播放各自童年录音中最关键的三秒钟片段。
奇迹发生了。
第一位受试者是个程序员,三十岁,从小在城市长大,从未接触过农业。
他在听到自己五岁时哼唱的一段不成调的音节后,突然泪流满面,喃喃道:“我想起来了……那是我外婆家屋后的竹林,风吹过叶子的声音,和这个一模一样。”
第二位是个中学教师,四十岁,患有严重失眠。
她在音频播放十秒后猛然坐起,手指颤抖地指向窗外:“那边!
那边有棵树在叫我!
我能感觉到它的根在动!”
第三位是个退伍军人,四十五岁,因战场创伤长期封闭情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