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第1530章
而彼时日本企业界普遍盛行的、论资排辈、压抑创新的“年功序列制”
,恰恰为他提供了绝佳的狩猎场。
无数有才华、有想法、却因年轻或研究方向“非主流”
而郁郁不得志的技术人才,被困在庞大的企业机器里,默默无闻。
“向阳,”
赵振国再次找上了高向阳,眼神里闪烁着猎手般的光芒,“还得辛苦你,帮我找点东西。”
在高向阳及其背后渠道的协助下,一份份关于日本各大电子、化工、材料企业研发人员的非公开资料、内部研究报告摘要、甚至是一些学术会议上的边缘发言记录,被悄然整理出来,送到了赵振国手中。
赵振国的目光,如同精准的探针,迅速掠过那些占据高位、思想可能已然固化的“长老”
和“课长”
们,直接锁定在那些年纪在三四十岁、拥有扎实技术功底和明显前瞻性、甚至略带“离经叛道”
色彩研究方向,却在僵化体制内备受排挤、经费短缺、晋升无望的中青年工程师和研究员身上。
他的筛选标准极其明确:技术方向必须具有颠覆性潜力,本人在当前体系内不得志。
很快,一个名字在一众资料中脱颖而出,引起了赵振国的特别注意。
铃木康夫,时年三十五岁,供职于松下电器旗下某个并不核心的基础研究部门。
资料显示,这位毕业于东京工业大学的电化学专家,近年来几乎将全部精力投入一种被称为“锂离子二次电池”
的基础研究。
他坚信,基于钴酸锂正极和碳材料负极的嵌脱锂机理,将催生出比传统镍镉、镍氢电池能量密度高得多、且没有记忆效应的新一代充电电池。
在当时的松下内部,主流资源和决策层的目光都聚焦在如何改进成熟但笨重的镍镉电池上,对于铃木康夫提出的、被视为“高风险、高成本”
、“华而不实”
的锂离子新体系,管理层普遍持保守和怀疑态度,认为其商业化路径漫长且充满不确定性。
他的项目申请屡屡被驳回,申请到的经费杯水车薪,团队里有潜力的助手也被陆续抽调到“更有前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