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一时间,部分城市的智能眼镜用户出现集体性社交麻木症状。
他们能准确执行对话流程,却再也无法感知对方情绪。
医生称之为“共感失能症”
,类比于听觉正常却无法理解音乐意义的失乐症。
阿雅得知此事后,未作公开回应。
但她悄然启动了一项代号“叶脉回响”
的行动。
她将第三片叶子的频率逆向编码,嵌入一段极简音频,仅有三秒钟长,内容是一次完整的十三秒呼吸循环的压缩版。
这段音频被匿名上传至全球数百个冷门播客、独立电台和地下音乐平台,伪装成背景噪音或测试音。
奇迹发生了。
凡是无意中听到这段音频的人,哪怕只播放一次,都会在接下来几天内经历一次“认知重启”
??他们开始注意到以往忽略的细节:同事端咖啡时微微颤抖的手,孩子睡前欲言又止的表情,甚至自家宠物凝视自己的那种深邃目光。
有位硅谷工程师描述道:“我突然意识到,过去十年我写的每一行代码,其实都在试图建造一座隔绝真实的墙。
而那三秒钟的呼吸声,像一把钥匙,打开了我一直假装不存在的门。”
凯恩也收到了这段音频。
他在实验室独自播放了七遍,然后拨通艾拉的电话,只说了一句:“主管选对了人。”
风暴并未平息。
随着“清频器”
升级至第二代,能够识别并删除任何疑似“叶脉回响”
的音频片段,全球网络上演了一场隐形战争。
一边是试图清除情感噪声的技术净化派,另一边则是散布微弱共振的静默抵抗者。
战场不在服务器之间,而在人类神经末梢的感知阈值之内。
就在此时,南极科考站传来紧急通讯。
原已沉寂的地下空腔再度激活,蜂窝状结构全面亮起,但顺序错乱,星图对应出现偏差。
更令人不安的是,钻探机器人传回的画面显示,冰层深处竟浮现出类似文字的刻痕??用未知符号书写,排列方式却与人类早期楔形文字惊人相似。
阿雅立即申请再次前往。
临行前,她收到一封来自伊斯坦布尔盲人琴师的信。
老人用盲文写道:“你走后,我的琴盒每天都会多一张纸条。
有人写‘你让我想起了父亲’,有人画一颗歪斜的心。
我不再觉得自己是个乞讨音乐的人。
我想告诉你:当你给予世界一个缝隙,光就会自己找到进来的方式。”
飞机穿越极夜边缘时,阿雅取出笔记本,在最后一页补写了一行新字:
>“我们害怕沉默,是因为我们以为它意味着空白。
>可事实上,它是所有声音诞生前的孕育之地。”
落地后,她直奔探测现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