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他沉湎在毫无意义的事物之中,从来都不思进取,从来都不想积极生活。
他缺乏社会兴趣,很可能会成为一个问题儿童、一个神经症患者、一个罪犯,甚至还会选择自杀。
目前,我们对上述情况都已经有了比较深入的理解。
比如,为了了解一个人的生活风格,可以选择一种常规的生活风格作为衡量的基础,也可以选择社会适应良好的个体作为标准,通过对比,发现异常。
现在,给大家讲讲如何确定正常的生活风格以及如何在此基础上理解个体的错误和异常也许会有帮助。
但在开始讨论之前,必须明确一点,那就是,这些研究的目的并不是要把个体分成不同的类型,这是因为每个人的生活风格都是不同的。
就像我们无法在同一棵树上找到两片相同的叶子一样,这个世界上也并不存在两个“生活风格”
完全相同的人。
大自然丰富多彩,其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刺激、本能和错误,所以,要想找到两个一模一样的人是绝对不可能的。
因此,所谓“类型”
,只是帮助我们归纳并理解个体之间相似之处的一种捷径。
例如,根据智力水平分类,就能更好地研究各类水平的个体的特征。
然而,不能总是按照同样的方法进行分类,分类的宗旨是要能凸显出同类人的相似点。
有些人非常迷信类型说。
一旦将某人归为某一类型,这一标签就会永远伴其左右,很难更改。
为了说明问题,现在给大家举个例子。
当提到社会适应不良这一类型时,我们指的就是那种没有任何社会兴趣、生活枯燥无味的人。
这就是对人群进行分类的一种方法,也许是最重要的方法。
设想一下这样一个人:他兴趣不广,但把有限的兴趣全都放在了“视觉事物”
上。
这样的人与把兴趣全都放在了“口头事物”
上的人截然不同。
但是,他们都是属于社会适应不良的人,很难跟他人建立起同伴关系。
因此,分类只是一种提供便利的抽象方法。
如果认识不到这一点,就一定会让你感到疑惑不解。
现在,让我们回到“正常人”
这个话题上来。
正常人是我们衡量变异程度的标准。
正常人指的是生活在社会中的个体,他们有着很强的适应能力,有意无意间通过自己的工作造福社会。
另外,从心理学的观点来看,正常人拥有足够的力量和勇气去应对生活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和困难。
而精神错乱的人则同时缺乏这两种特质:他们既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也无法通过心理调适轻松应对日常工作。
有这样一个案例。
患者是一名三十岁的男子,每当遇到问题时,总是在最后一刻充当逃兵。
他有一个朋友,但却对对方心存疑虑,因此,所谓的友谊也只能在原地踏步,无疾而终。
如果一方总是处于紧张状态,那么友谊就很难得到进一步发展。
可以想象,除了许许多多泛泛之交以外,这名男子根本就没有真正的朋友。
他既不喜欢交朋友,也不善于交朋友。
事实上,他根本就不喜欢社交,所以在社交场合总是沉默不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